“五一檔”四部電影口碑走高 如何助力國產片的成長? |
喜歡你 記憶大師 拆彈專家 春嬌救志明 春節(jié)過后的三月、四月,是電影市場每年慣例的淡季。而這個淡季在今年顯得格外索然,除了清明節(jié)前后出現(xiàn)過幾部差強人意的國產電影以外,兩個月間能夠給普通觀眾留下印象、制霸票房的幾乎都是進口片。四月中上映的《速度與激情8》更是創(chuàng)造了上映三天票房超越12億的系列新紀錄。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止是電影從業(yè)者,甚至觀眾都開始好奇國產電影何時才能打個翻身仗。在各種各樣的期盼與觀望中,五一小長假到來了。 在今年的“五一檔”,有四部國產電影——《喜歡你》、《記憶大師》、《拆彈專家》和《春嬌救志明》上映。令人驚喜的是,這幾部電影都達到了比較不錯的工業(yè)水準。即使是用戶閱片口味相對最為挑剔的平臺豆瓣,對這四部電影的評分也都超過了7分(滿分10分),這是一個很少見的高評價。在不少媒體、自媒體號稱“閉著眼睛選片,也能部部都好看”的這個五一小長假中,國產電影似乎打出了一個勢頭不錯的小高潮?墒,我們真的到了可以不存疑慮為國產電影質量歡呼的時候了嗎?或者,還有哪些問題是這一場小高潮的背后仍然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呢? 四部作品,各有千秋 平心而論,今年“五一檔”的四部國產電影都并非無可挑剔。但無可否認的是,它們都是非常合格的商業(yè)片,而且在各自所屬的市場類型框架中,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與可取之處。 《記憶大師》是青年導演陳正道在《催眠大師》后又一部“大師”系列的作品,電影走的還是懸疑片的路線。只是這一次,電影的故事更加復雜。除了將刪除和重置記憶的軟科幻設定嵌套進犯罪案件的偵破以外,《記憶大師》還涉及了家暴、同性之戀等社會性的話題。也許是由于故事想要表達的東西略多,電影整體結構在結尾收束的部分還稍顯力度不足,虎頭蛇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完成度。盡管如此,電影中體現(xiàn)出的勇氣與探索還是格外值得肯定。導演陳正道曾經表示,拍攝“大師”系列,是希望“在中國開創(chuàng)一個軟科幻的新類型,并證明它能夠成功。”《記憶大師》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但或許它為軟科幻題材在市場上、在觀眾心里種下的種子,很快就會開出花來。 不同于《記憶大師》在故事題材上的探索,《拆彈專家》沒有架空的背景設置,導演邱禮濤雖因其邪典電影而著名,此次卻講述了一個貼近現(xiàn)實的故事。《拆彈專家》是一部扎扎實實的香港警匪片,但在類型特點的基礎上,電影的故事其實包含頗多有亮點的設計!恫饛棇<摇反虺隽“城市反恐”的理念,犯罪分子堵住了香港地標紅磡隧道,把故事拉進了與觀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環(huán)境。同時,電影主人公也一反“超級英雄”的設定,就算是拆彈專家,也不是什么炸彈都能拆。電影里有兩個沒有被成功拆除的炸彈:第一個綁在意外成為人質的小警察身上,小警察慷慨就義的情節(jié)貢獻了電影中段的情感高潮和全片最大淚點;第二個沒有拆除的炸彈是片中的終極炸彈,電影打破“最后一分鐘營救”的規(guī)律,主人公為職責獻身反而形成了更強烈的情感沖擊,并升華了電影主題。 同屬愛情片的《喜歡你》和《春嬌救志明》特點各異!洞簨删戎久鳌肥窍盗械牡谌浚龍猿窒盗械那閼押腿粘;臄⑹轮,導演彭浩翔還在電影中加入了怪獸、外星人等元素,天馬行空的想象與細膩溫馨的情感融合,影片整體莊諧相宜、風格獨特。而《喜歡你》則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導演許宏宇是剪輯師出身首執(zhí)導筒、金城武與周冬雨的演員組合乍一看匪夷所思,“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基本故事設定更是套路極深,可偏偏這些組合到一起產生了絕妙的化學反應。男女主角氣質的高度反差讓故事變得真實,克服了這類電影最難做到的可信性上的難題;劇情展現(xiàn)的程度、分寸也拿捏得很準,不會讓觀眾覺得狗血或過于夸張。于是原本并不討喜的故事,反而呈現(xiàn)出難得的親和感,可看性非常高。 三個問題,不可忽視 不過,在“五一檔”四部國產電影口碑走高、票房成績也很不錯的同時,還有幾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和問題,是不可忽視、值得進一步思索的。 首先,盡管四部國產片的質量都得到了觀眾的肯定,但在五一小長假的第二天,上映兩周有余的《速度與激情8》還是反超所有這些電影,成為了當日的票房冠軍。接著四部國產片很默契又有點戲劇性地聯(lián)手發(fā)出聲明,表示會正視差距、感謝觀眾支持,并相信國產電影未來可期。的確,觀眾仍然偏愛好萊塢進口大片的市場反應,其實也是中國電影工業(yè)與世界一流水準差距的一種側寫。2017年是“電影質量促進年”,可眼下一個基本事實是,即使是質量已經經過創(chuàng)作者自身“促進”的國產電影,與世界電影前沿依然有著巨大的差距。甚至我們的觀眾、從業(yè)者和相關的官員,都還會自然而然將其劃分到兩種不同的評價體系。必須承認,國產商業(yè)電影想要和好萊塢大片在同等標準下被比較,道阻且長。 第二個值得關注的點在于,“五一檔”的這幾部高口碑國產電影,它們的導演都不是內地人!队洃洿髱煛返膶а蓐愓纴碜耘_灣,而另外三部電影的導演邱禮濤、彭浩翔和許宏宇都是香港人。其中,陳正道和許宏宇都是80后,實打實的少壯實力派。而反觀內地,導演人才似乎或多或少有些斷檔,甚至張藝謀、陳凱歌等內地最資深的導演,最近的作品也在飛速發(fā)展的市場環(huán)境中顯露出一定程度的不適應。縱觀近幾年票房口碑雙贏的國產電影作品,徐克、周星馳、林超賢等香港導演,看起來才是創(chuàng)作中堅。那么在內地,尤其是新生代,是沒有導演人才了嗎?仿佛也不是。《心迷宮》的導演忻鈺坤、《路邊野餐》的導演畢贛、《八月》的導演張大磊都很年輕,他們的作品也各自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只不過他們走的都是更藝術化的作者風格路線。 于是引出了第三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就是對電影性質的認識,以及藝術院線的發(fā)展。說起來現(xiàn)在有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學界和業(yè)界在看待電影作品乃至整個行業(yè)的視角,存在很大的不同。部分學院派實際上并不太認同電影的產業(yè)屬性,學術研究關注的作品案例往往也只注重藝術性而相對忽略商業(yè)性。與此同時,當學界關注的藝術電影在進入市場后,絕大多數(shù)都經歷著“院線一日游”的尷尬處境。文藝片如果沒有特別強的卡司陣容,也沒有在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上載譽歸來,似乎就很難在市場上實現(xiàn)價值。因而藝術院線的開辟,以及電影領域的產學結合,就顯得非常重要。建立藝術院線,可以讓更多觀眾擁有接觸優(yōu)質文藝電影的機會;而學術研究深入了解行業(yè)的實際情況,也有助于專業(yè)人才走出象牙塔后更好投入一線的工作。這樣,才能助力國產片的成長。(阿甘) 轉自《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