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平凡中的不平凡 |
文學讓我們在屬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環(huán)境的作品里讀到屬于自己的感受。好的文學作品,某一個段落,某一個意象,某一個比喻和某一段對話等,都會激活閱讀者被記憶封鎖的某一段往事,又或者是受到啟發(fā),然后將它永久保存到自己的“文檔”和“圖片”里,路遙的文學作品便是這樣的存在。 路遙是陜北山區(qū)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文革開始后受影響直到1969年底才回到家里務農(nóng),在期間做過許多臨時性工作。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大學畢業(yè)后,任《陜西文藝》編輯。也許是路遙出身農(nóng)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nóng)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nóng)民血統(tǒng)的兒子”,是既帶著“農(nóng)村味”又帶著“城市味”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向世人表達人生的意義,始終以深深糾纏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作為新時代青年人,要清楚人生之問,即人是什么?人為什么活著?人應當怎樣活著?人活著有什么意義?一個人成就什么樣的人生,是事業(yè)有成,還是庸碌無為;是崇高善良,還是卑鄙邪惡;是彪炳史冊,還是遺臭萬年,除了客觀歷史條件和機遇等因素的影響之外,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人們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取決于人們追求什么樣的人生目的,怎樣認識和對待人生,怎樣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路遙的書便對這些問題,通過記錄生活來一一回答了出來。他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一個勵志人生的成功。 路遙的《人生》是他的成名作,奠定了他的創(chuàng)作基礎。書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作者塑造的復雜的人物,他身上有現(xiàn)代青年自信堅毅的品質(zhì),又有辛勤樸實的傳統(tǒng)美德,他熱愛生活,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并努力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現(xiàn)實與理想總是相差甚遠!度松芬粫忉屃饲嗄耆藨撛鯓幼龀鲞x擇。路遙寫《人生》的靈感來源于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他這樣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nóng)村知識青年構(gòu)成了一種雙重刺激,而他在書中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做出的選擇。路遙在《人生》一書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路遙的作品總能讓讀者不斷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如果不是,又該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在其著作《人生》之后,《平凡的世界》更讓讀者感受到了那種為夢想的堅持與奮斗。在現(xiàn)實的打磨下,能不忘初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很難得的,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讓讀者在讀過之后,能夠重新找到自己,然后再對自己進行定位,向讀者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路遙受到農(nóng)民文化的影響,作為農(nóng)民的兒子,他深深地愛著他的故鄉(xiāng),他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不斷提升自己,堅持自己的寫作夢想,使他成為了平凡中的不平凡。他無疑是成功的,但計算成功的方式是吃苦和受罪。他常常審視自己,觀照社會,讓讀者感受到了鮮花和掌聲之后的艱辛。 閱讀文學作品不僅可以激活某個時期的某個經(jīng)歷,也會激活更多時期的更多經(jīng)歷。而且,一個閱讀還可以激活更多的閱讀,喚醒過去閱讀里的種種體驗。兩年前,高中生的我,讀《人生》《平凡的世界》是淺顯的明白,要努力,要奮斗,但其實還是很迷茫的,不知前進的方向,兩年后退伍回來,品味部隊的生活,更加體會到了路遙所說的吃苦才能成功,F(xiàn)在重新回到校園,少了當時的年少懵懂,多了份睿智成熟,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不去虛度光陰,不斷提升自己,只為成為更好的自己。路遙對夢想執(zhí)著,不曾放棄,我或許沒有像他那樣心有方向,不畏艱難,但我想盡我所能認真去做好每一件事,做一個有價值的人。重新步入大學,讓我感受到大學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朝氣蓬勃,熱血奮斗,而是消極無為,與世無爭。只有極少數(shù)同學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并為之而努力奮斗。安逸的生活讓同學們忘記了自己的責任與價值,說要做時代的弄潮兒有些空泛,其實就是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生活從來都不容易。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成就平凡中的不平凡。 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廣編1903 田夢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