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領域也不例外。近日,我有幸參加了超星教師發(fā)展直播講堂第十四季第四期的課程,主題為“融智慧,育新篇:多元人工智能在教學上的協(xié)同應用”,由四川大學的周加貝副教授主講。這次講座拓寬了我的視野,為我的教學實踐提供了新穎的思路和方法。
一、工程化人工智能的原理與工具
講座首先介紹了工程化人工智能使用的原理與常用工具。周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發(fā)展歷程以及當前的主流技術和工具。他提到,工程化人工智能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實際工程項目中的過程,涉及到算法選擇、模型訓練、優(yōu)化部署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實例演示,我了解到如何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數據處理、特征提取和模型構建,從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二、多元人工智能在課件制作中的應用
在實踐案例分享環(huán)節(jié),周教授重點介紹了多元人工智能在課件制作中的應用。他展示了如何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動生成課件文本,以及如何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將圖片轉化為可編輯的文字內容。這些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課件制作的效率,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此外,他還提到了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豐富課件內容,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易懂。
三、多元人工智能在教案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
除了課件制作,多元人工智能在教案設計中的應用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周教授介紹了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成績數據,從而精準定位學生的學習難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谶@些分析結果,教師可以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實現因材施教。他還強調了智能輔助教學系統(tǒng)的重要性,這種系統(tǒng)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程度動態(tài)調整教學內容和難度,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四、智慧教學平臺的應用潛力
講座最后探討了智慧教學平臺的應用潛力。周教授以超星平臺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在線學習資源、互動討論區(qū)和智能評估系統(tǒng)等功能提升教學質量。特別是在遠程教育場景下,智慧教學平臺能夠打破時空限制,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靈活的學習方式,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這次講座,我深刻認識到多元人工智能在教學上的巨大潛力和應用價值。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將積極探索和實踐多元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王靖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