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是指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在財務報表中做出的明確或隱含的表達。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對財務報表各組成要素均作出了認定,注冊會計師要確定每個項目的具體審計目標,就必須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認定。因此,認定的分類對審計課程的學習非常重要,貫穿于審計實務操作整個過程。
在原來的教材中,認定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包括發(fā)生、完整性、準確性、截止和分類5個認定,第二類是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包括存在、權利和義務、完整性、計價和分攤4個認定,第三類是與列報和披露相關的認定,包括發(fā)生及權利和義務、完整性、分類和可理解性、準確性和計價4類認定。
2019年審計準則修訂,認定類別重新整合,原來審計準則中認定的第三類“與列報和披露相關的認定”整合到前面兩大類,將認定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關于所審計期間各類交易和事項及相關披露的認定,包括發(fā)生、完整性、準確性、截止、分類和列報6個認定,第二類是關于期末賬戶余額及相關披露的認定,包括存在、權利和義務、完整性、準確性、計價和分攤、分類和列報6個認定,其中準確性、計價和分攤是1個認定。
重新整合后,認定的分類相對來說更為簡單易懂,將報表和相對應的報表附注作為一個整體對待,顯得更為系統(tǒng)化。認定的整合雖然本質(zhì)沒有變化,但是涉及到了各類交易和賬戶余額審計中相關賬戶認定名稱的變化,這對學生的學習肯定會有影響,特別是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的考生來說,這一變化無疑是重大的。
商學院 田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