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個人在全國高校教師網(wǎng)絡培訓中心教師在線學習平臺上有幸參加了華北電力大學趙洱崠教授題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師角色轉變——構建新形態(tài)立體化教學體系》的培訓課程,收獲滿滿。
趙教授的課程內容包含六個方面:教師角色轉變的新時代發(fā)展要求、教育信息化與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視頻公開課——微課——慕課——金課、立足教育信息化的慕課設計與開發(fā)、基于教材和課程的混合式教學體系、教師新形態(tài)教學建設與應用的建議。
首先,趙教授從教與學的反思入手,提出了目前教學面臨的三大現(xiàn)狀:教學行為與學習結果難有關聯(lián)反應、教學科研與能力提升少見因果效應、教學改革和社會需要難見契合效果。面對現(xiàn)狀,高校教師必須進行反思的是:如何做到從教到學、從學到用、從用到好。在教學中,如果只考慮教與學的關系,教師就是播音員;如果只考慮學與會的關系,教師就是教練員;要想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必須充分考慮會與好的關系。因此,教師角色轉變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師要考慮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接著,趙教授通過對國內在線開放課程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教師角色的適時轉換,勢在必行,要建構基于信息化的新形態(tài)教學模式。作為我國首批國家精品課程的主講人之一,趙教授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與研究對視頻公開課、微課、慕課、金課做了詳細地闡述。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部分立足教育信息化的慕課設計與開發(fā)。趙教授以他所主講的《管理溝通》慕課建設與應用為例,詳細講述了慕課錄制時的注意事項,從錄制之前腳本、素材以及背景的選擇,到錄制之中語言技巧、節(jié)奏技巧、動作技巧、布景技巧以及聲音技巧,到錄制之后制作核查、專業(yè)核查、字幕核查、音畫核查和標準核查,可以說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嘔心瀝血、精益求精,最終獲得了一致好評。
通過學習,我受益匪淺,同時深刻地認識到新形勢下轉變教師角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管做什么事情,有付出才會有收獲,沒有付出,想不勞而獲那就是白日做夢。
商學院 田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