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劃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收入、發(fā)出和結存都采用計劃成本計價。計劃成本法本質上也是一種實際成本法,只是將實際成本分解為計劃成本加上或者減去差異。所以,在計劃成本法下主要設置三個賬戶:材料采購、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異。這三個賬戶都屬于資產(chǎn)類賬戶,材料采購賬戶核算未驗收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賬戶核算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是原材料賬戶的備抵附加賬戶,反映入庫材料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換句話說,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是原材料賬戶的“小跟班”,原材料走到哪兒,材料成本差異跟到哪兒,它們同方向相加,反方向相減,得出的就是原材料的實際成本。當材料成本差異和原材料方向相同時,這個差就是超支差,反之,則為節(jié)約差。
例如,企業(yè)購入一批材料,實際成本為8 000元,計劃成本為10 000元,實際比計劃節(jié)約了2 000元,也就是產(chǎn)生了一個節(jié)約差2 000元,在進行賬務處理時,原材料計入借方10 000元,材料成本差異計入貸方2 000元,它們相減就是實際成本8 000元;如果實際成本為8 000元,計劃成本為6 000元,實際比計劃超支了2 000元,也就是產(chǎn)生了一個超支差2 000元,在進行賬務處理時,原材料計入借方6 000元,材料成本差異計入借方2 000元,它們相加就是實際成本8 000元。
理解了賬戶含義,賬務處理就簡單了。對于購入材料的業(yè)務,如果單貨同到,一般要分兩步處理。首先假設沒有入庫,做采購材料的分錄,然后再做入庫的分錄,如下所示:
(1)采購材料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增(進)
貸:銀行存款等
(2)入庫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
貸: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節(jié)約差)
下面舉例說明:
例如,4月5日,長城毛紡廠購入羊毛10 000千克,單價10元,增值稅13 000元,運雜費10 000元,羊毛驗收入庫,計劃成本為120 000元,貨款開出1張商業(yè)匯票支付。
借:材料采購 110 000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 13 000
貸:應付票據(jù) 123 000
借:原材料 120 000
貸:材料采購 110 000
材料成本差異 10 000
計劃成本法下,原材料的購入分為三種情況:單貨同到,單到貨未到,貨到單未到。接下來我們說一下單到貨未到和貨到單未到兩種情況。
1.單到貨未到
如果購入材料未驗收入庫,也就是單到貨未到,則只需要做采購材料的分錄,等到驗收入庫時,再做入庫的分錄就行了。
例如,4月20日,長城毛紡廠購入羊毛30 000千克,單價10元,增值稅39 000元,運雜費9 000元,羊毛未驗收入庫,款未付。
借:材料采購 309 000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 39 000
貸:應付賬款 348 000
假設這批羊毛于4月25日到達并驗收入庫,計劃成本為300 000元,則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 300 000
材料成本差異 9 000
貸:材料采購 309 000
2.貨到單未到
如果購入材料已經(jīng)驗收入庫,但是發(fā)票賬單尚未收到,也就是貨到單未到,則不用做賬。到了月末,如果仍未到達,則按照計劃成本暫估入賬,下月初做相反分錄沖銷就可以了。等到單到時,做單貨同到的會計分錄。
例如,4月26日,長城毛紡廠購入的羊毛10 000千克驗收入庫,但結算單據(jù)到月末尚未收到,按計劃成本100 000元暫估入賬。5月6日,收到結算單據(jù),貨款100 000元,增值稅13 000元,運雜費3 000元,全部款項用匯兌方式付訖。
4月26日,不做賬
4月30日,暫估入賬
借:原材料 100 000
貸:應付賬款 100 000
5月1日,沖銷
借:應付賬款 100 000
貸:原材料 100 000
5月6日,做單貨同到分錄
借:材料采購 103 000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 13 000
貸:銀行存款 116 000
借:原材料 100 000
材料成本差異 3 000
貸:材料采購 103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