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實踐隊的二十名志愿者中有一位特別的成員,她就是畢業(yè)于我院英語專業(yè)的05級校友——丁一倩。丁一倩是山東隊帶隊老師劉妍的學姐,因此在隊伍里一度稱謂混亂,被全隊上上下下賦予了諸多身份,“學姐”、“老師”、“導(dǎo)員”等等,后來熟悉之后大家干脆入鄉(xiāng)隨俗跟著劉妍老師一起親切地稱呼她為“丁學姐”。
丁學姐是在隊伍出發(fā)前一個小時才跟我們匯合的,買不到臥鋪票和坐票,就想盡辦法買了張站票,意志堅定地要和我們奔赴山東,開始一次特別的志愿服務(wù)下鄉(xiāng)之旅。
丁學姐在學校放暑假之前回了趟母校,因聽說學校安排了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特地向高老師要求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隨同實踐隊一起下鄉(xiāng)體驗生活。丁學姐此前是屬于安塞隊的,后經(jīng)和高老師協(xié)商,才最終成為了山東隊的一名“自愿”“自發(fā)”“自費”的“編外”志愿者,和我們一起千里迢迢來到了山東省梁山縣。
雖說丁學姐只是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加入進來的,但誰都知道她在學校就讀時的經(jīng)歷并不普通,她是學校第一屆校團委委員,第一屆社團聯(lián)合會主席,由她編劇的舞蹈《盛甲傾城》曾經(jīng)在2009年省舞蹈大賽中取得過第二名的好成績,至今仍是學校各類舞臺上演出的經(jīng)典劇目。即便如此,丁學姐也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對過去的榮耀只字不提,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既然能夠毅然拋下在城市的安逸生活和志愿者們一起來到條件艱苦的鄉(xiāng)村,就已經(jīng)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她和我們一起睡地鋪,一起吃簡單的飯菜,一起在簡陋的校舍認真教小學的孩子們學英語,對待同行的學弟學妹們照顧有加,對待支教工作一絲不茍。
丁學姐在剛剛到達分配支教任務(wù)的時候,就自愿承擔了五年級英語的授課任務(wù),在第一節(jié)課上她就給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起了洋氣的英文名字,于是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熱烈的笑容,大聲叫著彼此新的名字。在路上碰到丁學姐也熱情地大喊老師好,而她則歡歡喜喜地給以回應(yīng),微笑著叫出每一個孩子的英文名。
丁學姐說這些孩子純真、聰明、好學,讓你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教給他們,而她給孩子們起英文名的舉動也在實踐隊員中引領(lǐng)了給小學生起英文名的風潮,一時間徐集小學的每一名小學生都有了中英文兩個名字。這天中午大家都還在休息的時候,就聽到窗外傳來一個男孩在大聲喊“Eric”,聽得屋里的人都笑了,剛剛還在朦朧夢中的人立馬睡意全無,看,丁學姐的創(chuàng)意已經(jīng)在這個小小的校園落地開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