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教育學專業(yè)基礎(chǔ)綜合考試大綱已公布。博仁教育學考研精英專家團隊的成員們攜手為您解析新大綱,為您的考研之路指點迷津。
一、 不易之道:2011教育學考研大綱無變化
(一)考查形式:依舊采取全國統(tǒng)考,無論報考哪所學校,考生將使用同一份卷子,全國統(tǒng)一命題和考試。
(二)考試科目:依舊是五科: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
(三)考試方式:依舊是閉卷、筆試?荚嚂r間是180分鐘。
(四)題型安排:
1、單項選擇題:45小題,每小題2分,共90分
辨析題:3小題,每小題15分,供45分
簡答題:5小題,每小題15分,共75分
分析論述題:3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分
2、各科分值:
教育學原理約100分;中外教育史約100分;教育心理學約40分;教育研究方法約30分。另30分為選做題,兩道試題內(nèi)容分別為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考生選擇一道題作答。
(五)考察目標:依舊是要求考生掌握教育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guān)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六)考查內(nèi)容:與2010年相比,考查的內(nèi)容上沒有變化。
二、 變易之用:歷年真題的變化分析
(一) 單項選擇題
注重對知識的全面考察,不僅包括知識的識記性考查,也包括知識的理解性應(yīng)用。尤其是2010年的真題中首次出現(xiàn)了教育研究方法的選擇題,請各位同學務(wù)必重視。
|
教育學原理
|
中國教育史
|
外國教育史
|
教育心理學
|
教育研究方法
|
2010
|
13題
|
10題
|
10題
|
5題
|
7題
|
2009
|
13題
|
10題
|
10題
|
12題
|
0題
|
2008
|
10題
|
10題
|
10題
|
15題
|
0題
|
2007
|
10題
|
10題
|
10題
|
15題
|
0題
|
(二) 辨析題
按照《大綱》對于相關(guān)部分的說明,辨析題共有3道。2007年至今,題量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分值和考點學科分布出現(xiàn)了重大變化。2009年至今,都為每小題15分。
例.
在教育研究中,樣本容量越大越好。
【答案要點】2009年真題
錯誤。(3分)
樣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樣本數(shù)量的大小。一般來說,樣本容量與樣本的代表性呈正相關(guān),大的樣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結(jié)果更有一般性;(4分)但從實際操作來看,要考慮實際操作中收集資料的可能性。樣本容量太大,會給研究帶來許多困難與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誤差。(4分)在取樣研究中,應(yīng)根據(jù)研究對精確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時間、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確定合理的樣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樣本容量的增大。(4分)
(三) 簡答題
簡答題每道題的分值一直都是15分,但從2009年開始,題量由6道縮減為5道,考點學科分布也隨之出現(xiàn)了變化。2009年和2010年考點的學科分布都是教育學原理1道,中外教育史2道,教育心理學1道,教育研究方法1道。
例.
簡述教育的個體個性化功能。
【答案要點】2009年真題。
(1)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主體能力的發(fā)展。(5分)
(2)促進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形成人的獨特性。(5分)
(3)開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xiàn)。(5分)
【評分說明】考生的回答若與上述要點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四) 分析論述題
分析論述題包括兩種題型,即材料分析題和獨立句論述題。其中,材料分析題型已經(jīng)日漸占據(jù)了主要的考查題型。自統(tǒng)考以來,分析論述題中包括1道教育學原理和1道中外教育史題,另有1道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的二選一題。
例.
評析下述案例中的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和師生關(guān)系。
某班有個名叫張亮的9歲小男孩,患有輕度小兒麻痹癥,是全班捉弄的對象。他松不開夾克衫拉鏈,課間休息在操場上做游戲動作不協(xié)調(diào),諸如此類的事情常使他遭到同學的取笑。每當張亮遭到嘲笑和捉弄,就會非常傷心,甚至上課時也會哭泣。
有一天,張亮沒來上學。班主任華老師抓住這個機會,要求全班學生討論一下班級里存在的這個嚴重問題。學生們聽到老師說這是一個“問題”時,都感到十分驚訝,但他們還是圍在一起展開了討論。
華老師解釋說:“有的人得過某些病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樣行動自如。我不知道,如果你們自己做不了一些事情,還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們會是什么樣子?”
教室里一片安靜。華老師說話的語氣不慍不火,充滿了關(guān)愛。
有個女孩開始說話了:“小明和小剛?cè)⌒埩恋臅r候,我感到非常難過。”
小明馬上應(yīng)道:“我不是想傷害他呀。”
討論繼續(xù)進行著,幾乎每個學生都發(fā)了言。有些學生站在張亮的立場上看問題。冬說:“如果有人那樣取笑我,我會很生氣,很難過。”麗麗提出了“公平”問題:“那不公平——就像我們做游戲時那樣,故意跑得那么快,而張亮沒有辦法跑快,我們是在作弊。”
這是一場充滿感情的討論,但華老師沒有作任何總結(jié)就結(jié)束了。第二天,張亮回到學校,有好幾個學生主動上前幫他拉夾克拉鏈。課間休息時,張亮和大家玩游戲,竟然贏了三回。日子一天天過去,取笑人的現(xiàn)象再沒有發(fā)生。
【答案要點】2009年真題
(1)在此案例中,華老師組織了多方面的內(nèi)容教育學生。如:給學生講解小兒麻痹癥患者動作困難的原因,引導學生設(shè)身處地感受殘疾人的處境和心情,啟發(fā)學生改正取笑、捉弄殘疾同伴的習慣,學會理解、同情、善待弱小。(10分)
(2)華老師配合使用了多種方法教育學生。第一,說理教育的方法。她向?qū)W生具體解釋了張亮動作笨拙的原因,但沒有直接對學生采取道德勸誡,而是循循善誘。第二,移情理解的方法。華老師鼓勵和啟發(fā)學生站在張亮的立場看問題。第三,課堂討論的方法。讓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10分)
(3)課堂中呈現(xiàn)出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主要體現(xiàn)在:華老師發(fā)現(xiàn)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并沒有運用權(quán)威教訓學生,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而是運用學生可以理解的知識啟發(fā)學生,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自由討論解決問題。(10分)
【評分說明】每點答對概括性的說明給5分,闡述視準確、充分的程度再酌情給1--5分:考生的回答若與上述要點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三、 簡易之策:專業(yè)課復習方法及應(yīng)對策略
(一)專業(yè)課復習方法成功秘訣:五步備考法
1.真題先行,大綱指導。
先看真題,先看大綱。最起碼要大體知道考試都考什么東西,才能心里有底,有目的地去復習,才能加快速度復習,才能有精神勁頭地復習。
2.快速翻閱專業(yè)書,劃出要點。
備考就是要講究效率?焖俜,就意味著看的目的不是字字句句要看懂,而是看懂了也往下看,看不懂更要往下看。因為暫時的不明白,后面的內(nèi)容或者別的教材自然會補上,或者做題之類得把它弄明白。而且,在看的過程中,要劃出一些自認為的要點,加深印象,以便回頭翻的時候更容易找到,找得到才能記得到。
3.立刻回頭瀏覽,加深記憶,理出框架。
主要看自己畫出來的要點和書上的大小標題。加深要點記憶,理出整本書的知識框架。
4.專題研討,拓展知識面。
在專業(yè)知識框架有個大體掌握的情況下,進入我們的專題研討階段。所謂專題研討,就是針對一個問題進行研討,可以和同學或老師討論,也可以是自我總結(jié),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guān)書籍,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形成知識模塊,拓寬知識面。
5.試題練習,備考沖刺。
以真題為主,適當練習些模擬題,大量理解記憶知識點,拓展自己頭腦中建構(gòu)的知識模塊,形成靈活的知識體系。最終才能以不變應(yīng)萬變。
(二)專業(yè)課分科復習的應(yīng)對策略
1. 教育學原理
第一,重視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打好扎實的基礎(chǔ)。尤其是課程、教學和德育三個部分更是重中之重。
第二,關(guān)注國家、國際發(fā)生的教育新聞和教育熱點。特別要強調(diào)的是,要“學以致用”,學會用所學的理論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教育事件。
2.中外教育史
第一,在復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實踐三條線來進行。
第二,重視中外古今教育史的結(jié)合比較。
3.教育心理學
第一,重點復習學習理論、學習動機及問題解決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這三個部分經(jīng)常出大題。
第二,全面復習,著重理解。教育心理學的選擇題多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性應(yīng)用能力,且考點很分散。所以復習時,要多看,重在理解。
4.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重點復習具體研究方法,尤其是觀察研究、調(diào)查研究(問卷法、訪談法、調(diào)查表)和實驗研究。尤其是往年真題中沒有考過或者沒有足夠深入考查的知識點,應(yīng)為重中之重。
第二, 復習要全面。因為2010年的真題中出現(xiàn)了相當分量的選擇題。這就意味著復習時,要對大綱要求的知識點有個全面了解和掌握。
總而言之,在教育學考研的準備過程中,一要牢固掌握基礎(chǔ)知識。二要緊密結(jié)合生活實際,重視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來分析現(xiàn)實教育問題。三是各門學科雖然內(nèi)容不同,但卻緊密聯(lián)系,復習時,一定要注意跨章節(jié)、跨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