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那天晚上,妻子端上一盤香噴噴的大螃蟹,一下子勾起了我對少年時酷愛捉蟹的久遠美好的回憶。
我家在皖南魚米之鄉(xiāng)的當涂姑溪河畔。
那時,螃蟹特別多,走路拾到蟹、割稻碰到蟹、河里洗澡摸到蟹,甚至螃蟹爬到家里“作客”。真有些“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感覺。每年中秋過后,我一到傍晚,便扛起長長的竹篙和蟹網(wǎng),背著大大的蟹簍,拎著一盞六角型的防風玻璃燈,哼著小調(diào),興高采烈地去一條長溝河拉螃蟹。蹲在水邊,一拉就是大半夜,少則能捉二、三斤,多則能捉十來斤。不過我家舍不得吃,大都拿去集鎮(zhèn)賣了,以補家用。那時螃蟹分三級,一斤稱兩只的為一級,四角八分錢一斤;一斤稱三只的為二級,三角八分錢一斤;一斤稱四只的為三級,只有二角幾分錢一斤。那個年代,工人一個月工資普遍只有30元左右,一晚上捉蟹能掙三、五元就算是非常高興的事了。
捉蟹的興趣遠遠勝過吃蟹。捉蟹季節(jié)到來前,先是選好一段水面,用兩根竹竿把水面的雜草絞除,再用探網(wǎng)除去水底雜物,還要在河邊貼近水面的地方,控出兩個臺階,擺放蟹簍等物品。到了晚上,把點亮的風燈插在水邊,用扎起約三丈長的竹篙把兩張蟹網(wǎng)左右八字型撐到河中央,然后抽回竹篙。每張網(wǎng)有上綱和底綱,底綱沉到水底,上綱半浮半沉在水中。只要螃蟹一上網(wǎng),拴在風燈旁的上綱浮標便一起一伏動個不停,只要起伏三下,說明蟹已入網(wǎng),就可以把底綱一端與上綱一端并在一起,迅速用力把網(wǎng)往回收,隨著“呼啦”一聲響,一只肥蟹便捉到手。有時左邊網(wǎng)上一只蟹還未理下來,右邊網(wǎng)的浮標又翹起來,只好用左腳把裹著蟹的網(wǎng)輕輕踩住,趕快來收右邊的網(wǎng),真是又緊張又興奮。捉蟹除了用網(wǎng)捉,還有“聽蟹”,這更有趣味。農(nóng)歷八月十五過后,晚上多吹西北風,據(jù)說螃蟹的“蟹黃”發(fā)脹,在水底忍不住才爬上岸。你拿著電筒,在水塘田埂邊悄悄地走,仔細地聽,當聽到像小水滴一樣“嘀嘀噠噠”連續(xù)不斷的輕微聲響,那就是螃蟹嘴里不停地泛出的泡沫聲響,循著聲音走去,準確判斷位置后,打開手電筒一照,那肯定就是一只肥肥的蟹,它會凸起一雙發(fā)瑩光的眼睛,揚起一對大鰲,一動不動地等著與你搏斗呢!
最難忘的捉蟹是,有一天下午我本意去釣魚,誰知水底什么“怪物”老是拖鉤,就是不送浮標,一甩桿就沉重地鉤住一團草根似的東西,快出水面時就掉了。我索性讓它拖鉤時間長一點再甩桿,想不到拎上來竟是一只大螃蟹。有了第一次經(jīng)驗,我一連釣上來9只螃蟹。我喜出望外地把它拎回家煮了。
后來,我參軍到了海邊,一干就是十幾年,再也沒有機會捉螃蟹了。不過在海邊釣“梭子蟹”也是蠻有味道的。在浙江象山半島的海軍基地碼頭旁,閑遐之際,我和戰(zhàn)友們用廢舊自行車的鋼圈,加尼龍繩編成一個大網(wǎng)兜,在網(wǎng)兜里拴上兩塊肉骨頭,再用長繩子系在鋼圈的四個點上,然后扔到海里,過上十來八分鐘,就去拎上來看一看。貪吃的梭子蟹,往往咬住肉骨頭不放,等我們把它捉到手,它才“如夢方醒”。有時會撲空,有時一次拎上來網(wǎng)兜里竟有三、四只。一個星期天能釣二十多斤“梭子蟹“,我們就送到炊事班美美地加餐一頓。
轉業(yè)到了長航,已有二十多年沒有去鄉(xiāng)下玩過捉蟹了。我多么想到退休之后,再回老家品嘗那水鄉(xiāng)田園般的樂趣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