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又叫黃鶯,是一種美麗的鳥兒,已伴隨著人類走過了數(shù)千年。早在《詩經(jīng)》里,便有了它的身影!镀咴隆防镉幸痪洌“春日載陽,有鳴倉庚。”這里的倉庚便是黃鸝。
這靈巧的鳥兒,無論是其身姿,還是其歌喉,都堪稱造化的杰作,能給人以無盡的美感。
唐詩里小杜的“千里鶯啼綠映紅”,黃鸝喧出了濃濃的春意。而“兩個黃鸝鳴翠柳”也使老杜沉郁的文筆中閃動著活潑的因子。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自不必說。
唐詩里另有兩首,寫到黃鸝,使得全詩興味盎然,趣味天成。一首是金昌緒的《春怨》,一首是貫休的《春晚書山家屋壁》。
金昌緒《春怨》寫到: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正在午休的少婦,夢中千里迢迢趕往遼西,與自己的心上人相會。羞澀中拉著情郎的手,脈脈含情中有萬語千言正待傾訴。誰料想,方開口時,一陣“流格兒流——啊——”的啼唱將她驚醒。她滿心怨懟,和情郎未得密談的氣兒都撒在了黃鶯身上,抱著一枝竹竿,追趕那靈巧的黃鶯,而那黃鶯也不是好欺負(fù)的,也一定一邊叫著一邊與其周旋,少婦也在一邊打著一邊罵著。細(xì)想想,這千年前的一幕是多么得生動有味兒!
貫休的《春晚書山家屋壁》是一首七絕: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嗦樹上鶯。
一場晚春的酣雨剛剛停歇,寧靜的山村經(jīng)這場雨水的淋洗,是那樣的潔凈清幽。樹上雨滴還在滴落,屋旁山澗泠泠,屋后一縷炊煙裊裊升起,柴門內(nèi)外飄著飯香。這時,數(shù)只黃鶯在樹枝上跳躍歡唱,引逗得山家孩童站在樹下仰頭伸胳膊跺腳,纏著大人哭鬧著要那黃鶯。大人哄他:“快吃飯羅,飯真香啊。”他說:“不——”大人又哄他:“給你摘朵花兒吧。”他噘著小嘴兒叫著:“我不!我不!”“那你要什么?”他拉著大人的手繞著樹追著黃鸝,拖著哭腔著急地叫喚:“我就要那黃鶯!”多么純美的詩境呀!可以說,“樹上鶯”鮮艷的顏色,美妙的歌唱,使這寂寂的山家頓生生機。
歌曲里也有黃鸝,尤其是一些世界名曲。我印象最深的是臺灣民歌《蝸牛與黃鸝鳥》,其曲調(diào)歡快活潑,歌詞生動幽默又含有哲理: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
阿嫩阿嫩綠地剛發(fā)芽
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樹阿上兩只黃鸝鳥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還早地很哪
現(xiàn)在上來干什么
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我當(dāng)學(xué)生的時候,在班里的聯(lián)歡會上唱過這只歌,大家的歡笑聲一直保存到今天;當(dāng)老師后,在畢業(yè)班的聯(lián)歡會上,我又唱了這支快樂的歌,伴隨著同學(xué)們的口琴伴奏,那美妙的歌聲留給了我也留給了我的學(xué)生人生最美好的日子。
美哉,黃鸝!美在古老的詩里,美在優(yōu)美的歌曲里,美在我的記憶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