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已是陽春三月,隨著臃腫棉衣的脫下,沐浴著溫暖的春光,徜佯在中原大地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金黃的油菜花和青油油的麥田織成的五彩斑斕的畫卷里,心情也似乎格外輕松開朗起來。此時,恰好又收到了來自北國邊陲的一幅裝裱好的畫作,就更有些喜不勝收了。
這是一幅橫幅的《秋山行旅》。險峻的高山,崴蕤的樹木,奔騰的瀑布,曲折的小道,一個行人牽著騾馬車,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有些年頭的棧橋。往前看,關(guān)山重重,征途漫漫;回首望,不遠處剛剛歇腳的幾間茅屋籬舍里的茶水似乎還未涼去,依依不舍之情猶然而生。盡管我不懂畫,但端祥畫面,也不免思接千載,發(fā)思古之幽情。
贈我畫作的女士是我中國農(nóng)墾寫作通聯(lián)群里的一個群友。她居北疆,我在中原,遠隔千山萬水,我們從未謀過面。但由于都是農(nóng)墾人,又都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隨著群里互動的增加,漸漸地就有了“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感覺。她是70后,我比她長十幾歲,可以說是忘年交。此次又收到她精心繪制的畫作,關(guān)于她的印象又點點滴滴涌上心頭。
兩年前在《中國農(nóng)墾》上讀到一篇散文《黑妞》。原以為“黑妞”是一個姑娘的名字,其實不然,而是作者家中養(yǎng)的一頭牛。作者以獨特的視覺和感受,寫這頭牛為自己拮劇的家庭所作的貢獻,寫家人與黑妞朝夕相處親人般的感情,寫后來由于生活所迫黑妞被人牽走時一家人難舍難離的場景。文章寫得細膩感人,看到最后,我的眼晴濕潤了,很自然地記住了作者的名字:黃曉麗。
在中國農(nóng)墾寫作通聯(lián)群里,黃曉麗比較活躍,經(jīng)常參加文章點評等活動,頗受擔任群主的《中國農(nóng)墾》主編的賞識,于是我就對她多了幾分留意。后來陸陸續(xù)續(xù)又讀了她發(fā)表的一些散文,記得有《牽手》《短暫的美麗一瞬即永恒》《飄香的古城》《永遠的懷念》《精彩的假期》《奶奶》《老丁》《“幸福小苗”的幸福事》《溫暖的紅馬甲》等,才知道她是一名美術(shù)教師,是北大荒作協(xié)、紅興隆作協(xié)、北大荒版畫協(xié)會會員,F(xiàn)任黑龍江北興農(nóng)場小學政教主任、大隊輔導員、北興農(nóng)場毓秀文學社社長。她熱愛孩子,熱愛自己的工作, 深受學生愛戴。有時有的孩子一時興起,會喊她“媽媽”,她也會高興地答應,盡管從年齡上推算,這些孩子的母親或許也曾當過她的學生;她是美院畢業(yè),在專業(yè)上造詣很深 ,創(chuàng)作的美術(shù)作品及所輔導的學生曾多次獲市以上獎項;業(yè)余時間她喜歡寫作,經(jīng)常有作品在《中國農(nóng)墾》《教育隨筆》《北方文苑》《撓力河》《北大荒文化》《中國教師報》《黑龍江經(jīng)濟日報》《北大荒日報》《七臺河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她不但繪畫、寫散文,還寫詩,既寫自由詩,也寫舊體詩,就連一般人不敢涉足的轆轤體詩,她也能寫得有模有樣,不得不讓人嘖嘖稱贊。
盡管曉麗是個才女,但她并不清高自傲,與人交往,總是謙遜低調(diào)。因為我年紀長,她和其他群友都尊我為“老師”。有時她還通過QQ、微信與我商討文章修改中的一些問題。時間一長,慢慢地也就熟悉了。后來當我提出想求其一張畫時,她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曉麗事業(yè)心強,工作積極上進,但并不是一個不懂生活的單一色的“工作狂”。“做一個美麗而有魅力的女人”,是她在文章中的公開“宣言”。從其散文《我眼中的自己》可以看出,她興趣廣泛,多才多藝。除熱愛文學外,她還喜歡唱歌、跳舞,是單位文藝演出必不可少的活躍分子。同眾多的女士一樣,她也愛美,愛漂亮,堅持練瑜伽,黑發(fā)上也有一點金黃的色彩,時不時還要實施“減肥行動”。在她的QQ空間里,有兩張照片,很能反映出其性格特點。一是她在丁玲文學紀念館前的留影,面帶微笑,目光淡定,充分顯示出知識女性的自信;另一張則是她在花叢前低頭嗅花,其嬌羞的神情彰顯出女性嫵媚的特質(zhì)。
曉麗是個有責任心的人,不像報刊上宣揚的一些英雄人物那樣只是拼命工作不講親情,讓人覺得可敬而不可愛,更無法去效仿學習。她愛工作,愛生活,也愛家人。有人說,婆媳是一對“天敵”,但從曉麗的散文《家有“神婆”趣事多》中,可以看出她和婆婆感情篤厚,當然婆婆待她也如親生女兒一般;業(yè)余時間,她還經(jīng);啬锛遗隳赣H說話聊天,精心照料母親的晚年生活;獨生女兒從學;丶,她會特意做上幾個菜,“犒勞”一下“寶貝女兒”;夕陽西下,她會和丈夫一道散步。節(jié)假日,有時她會和丈夫一起“比翼雙飛”,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她愛親人,也愛同事。同事工作取得成績或家有喜事,她真誠地表示祝賀;朋友生病住院,她前去探視;街坊鄰居誰家有困難,她熱情伸出援助之手;共事多年的老教師退休,她像親人出遠門一樣難舍難離。更值得稱道的是,她是學校“紅燭暖陽”志愿者團隊的負責人,奉行先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貧濟困,熱心公益。她不僅親自設(shè)計了團隊的紅馬甲,還經(jīng)常組織開展活動。5年多來, 志愿者團隊活動內(nèi)容也從起初單一的慰問演出到關(guān)愛朝陽、關(guān)注夕陽、關(guān)心社會弱勢群體的暖心服務(wù)。“紅馬甲”是她的所愛,既為他人送去溫暖,也為她贏得了榮耀。北興小學“重溫雷鋒精神,弘揚傳統(tǒng)美德”事跡報告會上,學校為她佩上了“最美教師”綬帶。她表示:“為了這份信任,我愿意做播撒陽光的種子,做更多溫暖陽光的事兒。”
當然, 曉麗也有苦惱,也有不快。這種苦惱和不快,既有身體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長期伏案,使她的腰椎出了問題,時常感到痛苦;也有人看她經(jīng)常發(fā)表文章,就半開玩笑地指責她“不務(wù)正業(yè)”。對此, 曉麗是滿腹委曲:工作上我一點沒少干,業(yè)余時間寫寫文章怎么就是不務(wù)正業(yè)了呢?業(yè)余時間打麻將沒人說,追劇閑侃沒人說,怎么寫文章就有人說三道四呢?其實, 曉麗對此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對任何人、任何事,總會有不同的聲音,這很正常,即使再偉大的人物,也會有人評點論足,概莫例外。工作之余讀詩繪畫作文,乃高尚的精神活動,是自己的志趣所在,就應大膽地堅持下去。“堅持數(shù)年,必有好處。”誰想說啥就讓他說去吧,不理睬就是了。曉麗曾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退休后出一本散文集,舉辦個人畫展”。我看完全不必等到退休后,“只爭朝夕”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