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蒙蒙,繚繞著山峰。兩邊竹林的竹子挺直,竹葉青綠。車子順著竹林中的水泥硬化村道,蜿蜒地前行,駛向深深的山谷。
這個叫關(guān)上的自然村,隸屬閩北光澤縣寨里鎮(zhèn)太銀村,離城約110里,是個少數(shù)民族村,也是縣內(nèi)西北最邊與閩贛交界的地方。有名的火燒關(guān)在此,是聞名全縣的竹子之鄉(xiāng)。
四周青山,山谷最深處就在這里。遠遠看到竹林中房子新樓舊屋,散散落落地居住著10多戶人家。
我們在一座二層小樓房前面停下,主人雷京海迎出來:“歡迎,歡迎!”
老雷今年58歲,小學文化,畬族人,世世代代都在這里居住。原來家在前面大山里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搬到關(guān)上這里。關(guān)上這里地僻人窮,山多地少,田不上百畝,因高山氣溫和日照原因,糧食產(chǎn)量低。毛竹山卻有近3000畝,家家戶戶都有一二百畝竹山。他們家“靠山吃山”,種口糧田,賣竹子、賣筍,加工筍干、筍片、采箬葉等,日子倒過得很殷實。
據(jù)太銀村黨支部書記吳禮財和原村主任雷世鼎介紹,太銀是個少數(shù)民族村,因為地方偏遠,平時這里少有人來。這次是縣文化部門要申報“榨筍傳統(tǒng)制作工藝”項目,所以請我和縣文化館長呂嬌、縣電視臺總編輯周汝忠、縣美術(shù)館副館長高群等來到這里。老雷家有竹山120多畝,平時靠賣竹和做筍為生,是當?shù)厥来鄠鞯墓S農(nóng)。傳統(tǒng)做筍工具齊全,手工加工榨筍工藝技術(shù)全面,而且家中妻子、女兒都是傳承做筍的能手,很具有代表性。
做筍一般是在清明前后一二個月時間,剛好是有春筍的季節(jié),當?shù)丶壹覒魬舳甲ゾo這段時間做筍。他的家門前就有一架傳統(tǒng)的木制“筍榨”擺放在那里,這架“筍榨”由筍箱、將軍杠、榨輪、木梯、橫板等組成。筍箱長寬約1.5米,高約1.2米。旁邊屋子是筍加工作坊,放有筍桶、筍鍋,筍池、筍爐等一系列工具。他的妻子雷菊英,女兒雷求花等在里面忙碌地燒鮮筍、烤筍干、切筍片,到處彌漫著春筍的清香。
“走,先上山挖筍給你們看!”老雷招呼了一聲挑著竹筐就走,我們跟隨著他上山,他家的背后就是他自己的竹山。正是清明前后,竹山上的雨后春筍,到處都是,一會他就挖了許多堆在那里。接著他開始表演剝筍殼,只見他拿過一個筍,抽出腰上的柴刀,從梢往下一削,筍外殼破掉,筍梢上又一刀,他兩手抓住筍殼往外一掰,一個筍白森森地就在眼前。然后剁掉筍蔸,扔進竹筐里。動作那么利索嫻熟,不到1分鐘時間就剝掉,真讓人驚訝,不愧是筍農(nóng)。我們在家中買來的筍要剝殼,一個筍有時要剝到10多分鐘。這時,他的女兒雷求花也上山來了,我們叫她也表演一下,她接過父親遞上的柴刀,連削了幾個給我們看,手法速度都不輸他父親。
老雷把筍裝進竹筐里,用扁擔挑下山去。家中做筍主要還有他妻子雷菊英和女兒雷求花,只見她們把整個的筍一個個豎排著放進柴灶大鍋里,下圓上尖,造形美觀。他說這樣燒比較均勻,更容易去澀味。在大鍋里沸水煮約二三個小時,他用一根長竹筷由筍底部穿出一個個筍,放進筍桶里。他說筍漂洗個一二個小時就可以,主要是熟筍去堿去色。吃新鮮筍,這樣就可以了。用來切片炒吃,或用肉煮吃。如做筍干,就要加工,最麻煩的是做“明筍”筍干。就是清明前后的筍做的筍干,筍選擇要求不高,當然越嫩越好。工序是先將煮好漂好的鮮筍一個個裝進筍榨箱里,一層擺齊擺好后再鋪一層,接著用板鋪在上面。再鋪,鋪滿箱后,上面鋪上板,加上木條,將筍杠上栓繩在木輪上加緊,在榨梯上調(diào)整高低,讓箱上壓力增大,壓榨得里面出水。他說,“榨”很重要,以后每天榨輪上的繩子都要加緊。主要是把筍內(nèi)的水榨出,里面不會生蟲和變色。做“明筍”筍干的筍要榨一個月左右,然后才起筍。將已壓得扁平的筍取出,用水洗和刷子刷干凈,鋪在篩子曬干,約曬幾個太陽;蛘哂媚咎繝t火,上面加烤篩來烤干。一般100斤清明前的鮮筍可做6斤筍干,清明后鮮筍只能做5斤筍干,所以成本比較大。如做香菇筍干,就比較省事。最好是用清明前的頭批筍做,比較短小節(jié)少鮮嫩,將筍煮好漂好的筍用刀開邊破開,放進筍榨中榨一晚,取出洗一下,烤一晚,烤干就可。做其它階梯筍、茭筍、筍絲、筍片,就更簡單些,都是壓榨一下,曬干烤干,要吃時只要泡軟拿去炒就可。
最有特點的是他妻子雷菊英端上的“黑筍”點心,又叫咸筍,是當?shù)赜忻墓S類特色傳統(tǒng)小吃。他家平時做了不少,常年用來待客。妻子雷菊英精明強干,能說會道,她說,這筍做法也不相同,要經(jīng)過“三蒸三曬”工序,是要選清明前的頭批筍做,又小又嫩的新鮮筍,放在大鍋水里燒熟二三個小時,倒出來漂時間久一些,漂到?jīng)]有黃色。然后再放到大鍋里燒,放上鹽、糖、辣椒、桂皮、花椒等煮一二個小時,撈出曬干后,再放在甑里去蒸。接著再曬再蒸,一直將筍干變成軟狀黑色,用袋子裝起來。吃時拿出切成小塊狀,或切成片用來炒菜。
一個筍能有這么多的做法,讓人感嘆!老雷家的這些傳統(tǒng)榨筍操作技藝,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祖先生產(chǎn)生活中的聰明和智慧。
雷菊英說,每年清明前后用長出的春筍做筍,要忙一二個月。春筍還要看大年小年,大年產(chǎn)筍多,小年產(chǎn)筍少,還有花年,產(chǎn)筍不多也不少。谷雨后還有小筍、苦筍和花殼筍,是小莖竹長的,把嫩的拔采來,放在鍋里煮熟,撈出來就可以。冬天到毛竹山挖根部的冬筍,剝開切片炒吃,人稱“玉蘭片”,也是一筆好收入。
老雷說,過去他們這些筍農(nóng)在山里做筍,信息閉塞,交通不便,每年產(chǎn)的筍沒人要,加工的筍沒處銷。挑出去賣辛苦不說,還會虧了本。只自吃又吃不掉,有的只好爛掉。后來有人來收購,價錢不好,中間人要賺一道。筍農(nóng)守著滿山的竹子,卻沒有辦法過好日子,F(xiàn)在好了,這里雖是大山深處,但有電視電信線路進村,有手機信號,可以到處打。村中的水泥硬化道路也通到這里。這里人都通過各種平臺,把家中的筍產(chǎn)品推銷出去。就拿他家來說,每年家中山上除賣毛竹外,會產(chǎn)鮮筍6-10萬斤。他們會賣些鮮筍,做一二百斤明筍干,做六七百斤香菇筍和一部份咸筍,一般都能夠銷掉,家中光筍這一塊收入穩(wěn)定在1萬多元。一些客戶會打電話來定購,還有一些人會上門來收購。其中主要是靠今年32歲的大女兒雷求花來營銷。大女兒在外讀過職校,學過電子專業(yè)。她從小看到父母做筍辛苦,而且不好銷。家里日子過得一直貧窮,2006年以前家里連個電視機都沒有,她心里很難過。她2016年在手機微信上開了個微商平臺,取名“火燒關(guān)小雷農(nóng)場”,將山上的春筍冬筍和父母做的筍干、筍片、筍絲、咸筍拍照放在上面展銷,沒想到很受歡迎。通過朋友轉(zhuǎn)發(fā),買的人不少。外地要貨,她用快遞寄兩三天就到。本地要貨的她寄班車帶,還有附近人要的貨她開車到處去送,一下就到。
妻子雷菊英今年56歲,不僅是當?shù)赜忻淖龉S能手,更是當?shù)氐漠尲疑礁枧枋,年輕時唱畬家山歌遠近聞名。當時她應(yīng)縣文化館呂嬌館長之邀,即興用畬語唱了一首畬族的挖筍情歌:“上山挖筍挖竹蔸,哥想妹來臉皮厚。如象狐貍要吃雞,一門心思就想偷。”村書記吳禮財和原主任翻譯了一下,大家聽了笑哈哈。老雷說,現(xiàn)在生活好了,她一家人很高興,覺得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平時,他們老倆口在家做筍外,還做茶葉、米酒、野菜、文子、糍粑、大米等,都是地道的綠色食品。由大女兒營銷,在微商平臺上賣,產(chǎn)供銷一條龍,家里的收入一天比一天好。
不知不覺午餐時間到了,廳堂上擺了一桌“筍菜”為主的農(nóng)家宴。看,肉片炒鮮筍、豬肉燒筍塊、肉炒筍干、炒筍衣,炒咸筍,炒小筍,以及山上采下的苦菜、野芹菜、苦櫧糕,還有自養(yǎng)的雞和剛剛打下的糍粑,飲料是他們自釀的米酒。都是土的,我們生活在城里的人從沒有吃過這么地道的菜肴,于是個個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殺雞打糍”是光澤農(nóng)村待客的最高規(guī)格,他們家把我們當貴客來招待;厝サ穆飞,同行的縣電視臺周汝忠總編輯打趣地說:“‘殺雞打糍’是招待王老師,讓我們也跟著沾光!”
確實,這是山里做筍人家保留了傳統(tǒng)榨筍的制作技藝,也是申報“非遺”保護的項目。同時也保留了他們熱情、純樸、真誠的待客之風,拿出了他們最好的東西,讓我們?yōu)榇硕袆。說句心里話,我真得還想再來,重新感受一次他們這些山里人為人待客的真情實意。
通訊地址:福建省光澤縣二一七路122號縣文聯(lián)
電話:0599—7925742
手機:13950615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