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神州第一街,自打明朝建都北京,有了這樣一條街道以來,經(jīng)過清朝、民國時期的變遷,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這里每天都在發(fā)生這樣那樣的變化,先是為迎接新中國成立10周年,十大建筑矗立在北京,其中的軍事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和歷史博物館、北京火車站等落成在煥然一新的長安街后,經(jīng)過70年的規(guī)劃和建設,這里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以筆者1985年第一次出差北京后徜徉長安街,到198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后求學,此后落戶北京迄今的35年經(jīng)歷而言,筆者眼中的長安街,也經(jīng)歷了長安街上的建筑變得更加多姿多 彩,同時也是改革開放40多年后,長安街在功能定位上的反映和體現(xiàn)。 自打上世紀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落成后,經(jīng)過幾十年的沉寂,自改革開放以來,長安街上的建筑,又再次爆發(fā)出雨后春筍般成長的活力,1988年北京再次評比十大建筑時,長安街上的中央彩色電視中心、北京國際飯店又入選,等到進入新世紀后,再次增加了長安街上的北京恒基中心、新東安市場,及至2009年,第四屆北京十大建筑評選后,揭曉入圍的十大建筑中,國家大劇院、改建后的前門大街、國貿(mào)三期、金融街、中央電視臺制作總部大樓等五處地標性建筑,再次被長安街所包容。 如果說,隨著改革開放后,北京城幾乎成了一座“世界建筑博物館”,那么,長安街由于其歷史的原因,首當其沖成為了展示新中國大國形象和凸顯建設新成就的窗口。由此,長安街的變遷,首先是建筑的變遷——建筑,有著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和凝固的音樂之稱,而林林總總的歌頌長安街的交響詩畫,被建筑顯現(xiàn)以后,更是具有了百年和聲的響亮音韻,也包含了激蕩中華民族百年歷史的偉大力量。 這些建筑,不僅涵蓋了各時期建筑風格和時代特色,也凸顯了當時的社會時尚。如上世紀90年代初期,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推出一部反映長安街變遷的40集大型電視專題篇——《神州第一街》。當時播出時,也是萬人空巷,它不僅將長安街的數(shù)百年歷史敘述的清清楚楚,還將人們對長安街上的主要關注點一一呈現(xiàn),當時也是基于對即將進入新世紀后的長安街的展望,對其長度的界定,早已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東單至西單一線,將經(jīng)過西起石景山首鋼,向東至通州,延展近100華里的路途里擷取了若干聚焦點向觀眾用專題敘述:從西邊起點首鋼的來歷和對北京的貢獻講起,一直到而今已經(jīng)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當然,當時敘述的通州,其拍攝和播出時尚稱之為通縣,只是北京的十個郊縣之一。 《神州第一街》播出時,正是小平南巡講話后,北京也正經(jīng)歷商品大潮的泛觴,其表現(xiàn)的劇集中,大都圍繞關乎民生,尤其是市場經(jīng)濟下對這條街的影響,從《商賈西單》開篇,一直說到“王府鬧市”,期間穿插了北京飯店的歷史、國際飯店的新建等,都是從商品這個要素作為切口,在對其發(fā)揮給予旅游經(jīng)商的便捷的同時,也延展到對長安街的形象塑造和通賈大道作用的描述等。 就以筆者所收集到的上世紀涉及到在第一屆評選出的十大建筑中,坐落于長安街上的前述建筑中,除了人民大會堂和釣魚臺沒有參與明顯的純商品類活動外,其他即便是公益展覽屬性的建筑中,都有著參與各類商務活動的表征,也就是各類參觀券和邀請函等,而今在回看這些留下痕跡的材料,仿佛也是被商品大潮裹挾下長安街上短暫的一瞥,或者說是驚鴻一現(xiàn)的回眸。隨著長安街上廣告牌的被清理,這條神州第一街,再次煥發(fā)出特有的魅力。那就是,長安街上的文藝范兒,越來越濃了! 當年《神州第一街》在對長安街介紹時,長達40集的專題片中,只有兩集涉及對建筑內(nèi)所包含的藝術元素的解讀,一個是介紹中國工藝美術館,一個是介紹北京音樂廳,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長安街上的藝術“含量”不夠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漫說上世紀落座在長安街上的“十大建筑”也罷,就是單純的接待場所也好,都聚集了一些藝術殿堂或者藝術市場,如中國工藝美術館,現(xiàn)今在冬奧期間,位于奧運村區(qū)域內(nèi),剛開張迎客的中國工藝美術館,其中的鎮(zhèn)館之寶,早就在位于復興門迤東的舊館展出過,而北京第一家專業(yè)畫廊:紅門畫廊,后來也在中國大飯店經(jīng)營過。隨著長安街的功能發(fā)生極大變化,在我看來,最大的變化就是文藝范兒越來越足了! 如國家大劇院的橫空出世,首都博物館告別國子監(jiān)的憋屈地段落戶長安街,還有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合并打造新的國家博物館,為了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建造的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臺制播中心、北京電視臺新臺址,等等。所有這些,無不散發(fā)出藝術的光彩,凸顯長安街上的文藝范兒—— 迎接新世界到來的中華世界壇將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鐫刻在青銅甬道上,長明燈自打點燃起就不曾熄滅,上下五千年中涌現(xiàn)的民族英雄和各領域巨匠的塑像,等等這些,無不彰顯泱泱大國的豪邁和氣概,這里我感受到抗疫英雄譜:2020年的國際攝影周聚焦抗疫一線的官兵和白衣使者們,他們的形象在寒冬的廣場展區(qū)中給人以溫暖,他們的身影守候著萬家平安而與長明燈一道閃亮。 國家大劇院自打論證起就爭議不斷,及至落成后成為長安街的又一個地標性建筑,我是自方案論證起就參與其中的建言,當時在參觀完所有方案后就迫不及待的寫下幾頁紙的建言,后來又兩次到現(xiàn)場將建言投遞到建議箱中,等到大劇院五周年征文時,我的感想在北京晚報披露并且獲邀參加有關的紀念活動,回首當年也是抱著自己的想法看待大劇院的設計和建設,等到落成運行時,我也幾度入場、數(shù)次感受到一個現(xiàn)代化的藝術殿堂在長安街上的與眾不同和熠熠生輝。 當年的《神州第一街》在介紹王府井時,用一個鬧字凸顯了商賈的發(fā)達和游人如織的場景,隨著王府井的大規(guī)模改造和營建,這個長安街上最富盛名的鬧市區(qū),文藝范兒也是十足:異地重建的王府井書店在南口矗立依舊書香盎然,比鄰的王府井工藝品商店也是人頭攢動,尤其是北京冬奧期間,冰墩墩和雪融融活力四濺,讓大家熱捧。 自建國門到大北窯迤西,如今成為中央商務區(qū)CBD,這里的文藝范兒的建筑更是火爆:央視的“大褲衩”,中信的“中國尊”,還有新國貿(mào)的“雙子塔”等等,為此,我準備出版一部《藝術裝飾門券集》,這里收藏了林林總總的、天南海北的門券,都是自己親力親為感受過的場景,其中涉及長安街建筑的門券更是如數(shù)家珍,有些還是自己參與各類活動的記載和見證,如參加1994年被北京市民選為50座“我最喜愛的民族風格建筑”之首的民族文化宮的紀念活動中,由于我多次去那里參加各類活動,其中指出在紀念馬克思誕生200周年前的一次展覽中,一幅畫與史實不符而受到嘉獎,也是在軍博舉辦的征文中獲獎,尤其是國家大劇院開張五周年的紀念活動中的征文,也是入選并在《北京晚報》刊發(fā)。至于涉及長安街沿線活動所獲得的證書,也是一摞:位于原在長安街沿線上西單附近的首都影院的“太洋杯老舍作品電影回顧展北京民俗知識有獎競猜”、在東單附近的“大華影院《泰坦尼克》點評”、在建國門內(nèi)的賽特大廈舉辦的“賽特購物征集意見”、在參加位于大華路上北京電臺舉辦的“北京故事廣播60年胡同傳奇征文”,還有我所在的位于長安街木樨地的中央“國家機關系統(tǒng)攝影比賽”入選獲獎、位于長安街大北窯的“北京電視臺紫荊杯征文”、長安街標志性的區(qū)域“CBD原創(chuàng)短篇小說大賽”的獲獎,等等。 隨著長安街的功能發(fā)生極大變化,在我看來,最大的變化就是文藝范兒越來越足了!這既是長安街的新建筑,也是我對長安街建筑的新感情。我對長安街建筑是什么樣的感情?就像以上所述,第一是認識的感情,這是自打1986年進京以后與生俱來的感情;第二是認知的情感,正是除了在國外期間只能從媒體上感受他的風采,由于自己的家就在長安街延長線上,其他時間都是只要出門,就隔三差五的途經(jīng)作為長安街核心區(qū)的天安門等地,已經(jīng)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此,我前些年圍繞北京發(fā)展,尤其是長安街的發(fā)展等的建言,也是幾乎言必有中,由此,為北京發(fā)展的“十四五”建言的獎杯也捧回了一尊;第三是認同的情感,那就是衷心期望神州第一街,時時處處都換發(fā)著時代的光芒,尤其是建筑的日新月異的風采,希望它們在兩個一百年建設的歷史進程中,依然千姿百態(tài)、熠熠生輝! (3200字)
李愛社 ,媒體人。個人專著《獨行歲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通聯(lián):北京海淀區(qū)復興路36號院1號樓1102室 手機:1352002551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