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家鄉(xiāng)在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小時候,每年臘月二十七、八是傳統(tǒng)上家家戶戶蒸煮年食的日子。麻糖和花糕都是年食中的主角。 家家戶戶鍋碗瓢盆交響曲,煙囪里的炊煙,做年食的香氣,孩子們的嬉鬧和零星的鞭炮聲,熱鬧著所有的街巷。又時不時夾雜著不同腔調(diào)的叫賣:“賣烘柹咧——”,“霜甜烘柹啰——”,“來買烘柹啦——不甜不要錢”。家里正忙乎著的人便騰出手來,或者急喚閑著的孩子,拿了干凈的碗、盆和皺巴巴的票子,急匆匆奔出家門和院壩。 賣烘柹的頭上戴火車頭棉帽子,身上棉襖棉褲,外面罩著黑、灰發(fā)白的外衣,打著補丁,腳上穿自家女人做的布棉鞋,沾很多塵土和泥巴。推輛很破舊的自行車,自行車后面綁著藤簍。掀開蓋子,塑料盆里的烘柹多已經(jīng)軟得開裂,漿汁四溢混在一處。先來的幾個人挑囫圇一點的烘柹買走,來晚一點的就只能用勺子瓦了。 賣烘柹的邊提秤盤子報斤兩收錢,邊回答人們的問話。拐彎抹角扯上了關(guān)系或攀上了親戚,一個不肯收錢,一個執(zhí)意要給,推塞拉扯幾個來回。一個說柿子自家樹上長的,吃幾個說啥錢呢,一個說大冬天趕幾十里路來不容易,咋能白吃。最終是看遠近,沒攀上正經(jīng)親戚的,都給了錢,攀上正經(jīng)親戚的,無論如何也不肯收錢的。否則就遭人笑話:親戚還分那么清,看錢也太重了。甭管心理咋想,臉上先掛不住。 那時家里睡磚灰砌的大炕,冬天靠煤火取暖。貼炕外邊是磚灰砌的煤火灶臺。煮麻糖需提前發(fā)面。發(fā)面盆早放在灶臺上,借灶臺的溫度發(fā)酵。待面已發(fā)好,分成兩半,一半加干面、適量堿面和水和勻,另一半加干面、適量堿面和烘柹柔開柔勻,醒一會兒。鐵鍋放到火上,燒干水后,鍋里倒上油加熱。 砧板上抹油,烘柹面和沒加烘柹的面各取一半,邊搟開成條狀面餅邊適當抹油,再用刀輕剁成方形面坯,刀尖在方形面坯中間點一下,劃一條短縫。刀刃再剁一個面坯,刀尖再在面坯中間點一下... ...依次動作,隨著手持刀有節(jié)奏上下起落,刀刃和刀尖在砧板上相應(yīng)發(fā)出歡快而有節(jié)奏的新年進行曲。然后,再把一個烘柹面坯和一個沒加烘柹的面坯疊在一起,兩個面坯中間的短縫對住往兩邊撐開成一個洞,兩個疊在一起的面坯的一頭翻轉(zhuǎn),繞過洞,再翻轉(zhuǎn)過來,一個長方形的麻糖面坯就做好了。兩頭是烘柹色面坯和白的面坯疊在一起的,中間短縫兩邊繞成了麻花狀。做麻糖坯也因此叫編麻糖。 面坯一個一個做出來,油沸了,正好趕上下油鍋。先往油鍋里下一個坯,試試油溫和火候,煮好的這第一個麻糖要扔進爐膛里燒掉,算是敬火神,求個火旺吉利,保佑煮麻糖的過程平順如意,煮出的麻糖色、香、味俱佳。 熱油溫度很高,鍋下面是火,不慎就容易出危險。油鍋旁邊必然準備了幾片洗凈晾干的大白菜葉子,如果油起沫了,及時放幾片壓住油沫,不至于溢鍋起火。油鍋里不能濺一點水。煮麻糖的人嚴禁在油鍋邊上說話,以防唾沫星子濺到油鍋里。 第一個麻糖煮的過程無異常,出鍋感覺滿意,敬了火神。麻糖面坯便批次放進油鍋,漂起來,變了色,用筷子挨個反過來再煮,等到完全上色熟透,兩頭沒加烘柹的一面金黃,加烘柹的一面深紅,中間兩股則金黃、深紅繞在一起,煞是好看。用笊籬撈起來,在鍋邊停一會兒,使麻糖上的油盡可能流干凈,放到不沾水的干盆里。一邊撈出一批熟麻糖,一邊又下一批生面坯。到準備好的麻糖面用完,煮麻糖便宣告結(jié)束。 煮好的麻糖咬上一口,綿軟耐嚼,半是面油香,半是烘柹甜。烘柹起到了上色和甜口的作用。麻糖放在沒火的地方,靠春節(jié)前后的天然低溫冷藏,吃到正月十五以后依舊不皮不硬,就著小米紅薯粥吃,饞死個人。 做花糕用的面是柔好的饅頭面。出成一半大劑子,一半小劑子,搟開成厚面餅。大面餅如掌心大,做花糕底,小面餅比大面餅小一圈兒,,做花糕頂。大面餅邊上等距排列放三顆提前洗凈備用的大棗,大棗平倒下放,一頭在面餅邊沿。大面餅上蓋上小面餅,手在小面餅邊上按壓,使兩個面餅邊上夾住三顆大棗,且兩個面餅粘到一起,三科大棗的一頭漏在面餅外面,在小面餅上面中心位置豎著再按進去一顆大棗,大棗上面一頭漏在小面餅外面。這就做好了一個花糕坯子。 我們家常常是姊妹兩三個一起做花糕,砧板上兩三雙手干活兒,輕松熱鬧。 面坯全部做好,上籠屜蒸熟。揭開蓋子,面的香,棗的甜和在騰騰熱氣里撩撥著鼻孔。籠屜下鍋,花糕排列整齊,白亮蓬松的糕體,紅潤肥碩的大棗兒,養(yǎng)人眼,饞人嘴,已忍不住搶著用筷子插一個花糕,邊咬邊燙得直哈氣。 親友鄰里們常相互交換麻糖、花糕,品評口感、切磋學(xué)習(xí)。還會計劃著年前送一些給家里老人和缺人手或生活困難的鄉(xiāng)親,表達探望和問候之意。年三十兒,幾個麻糖、花糕、一碗熱水餃是人們祭祖上墳的主要貢品。 正月初十以后,街上開始聚集元宵節(jié)的人氣。熱鬧地段,真人大小“瑞食王子”的麥秸泥笑像已經(jīng)塑好。坐像,外面涂了彩繪,眼、耳、口、鼻、乳頭、肚臍留眼兒通到膛內(nèi),膛內(nèi)填煤生火。待一兩天,火把濕的泥像完全烘干,恰好到元宵節(jié)。 夜幕下,戲臺、燈籠、花炮,處處是歡樂的人群。“瑞食王子”七竅竄著火苗,火苗大而旺,人們就說:看,“瑞食王子”笑得多歡,多喜色,今年好兆頭。大家拿出麻糖和花糕在“瑞食王子”的七竅上烤著吃,祈福來年美食豐足,祛病消災(zā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