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在越西東北方,與甘洛縣相鄰,所以很多風(fēng)俗和甘洛田壩一帶的相同。越西順河地區(qū)以越西河為界,西邊是“曲木地”,很多風(fēng)俗與越西其它地區(qū)不同,我述說的《彝族年》是我家鄉(xiāng)“曲木地”的風(fēng)俗。
在我的家鄉(xiāng)彝族年叫做“庫施”, 一般沒有固定的日期, 各地的日期也不統(tǒng)一,但多半在秋收后擇吉日舉行,慶賀豐收,祭祖祖先和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節(jié)期往往是以一個片區(qū)或一個村寨范圍為單位,由畢摩或看星象人卜算吉日,除豬、龍、牛、雞日不宜過年外,其余狗、鼠、猴、虎、馬、羊日均可過年,馬日最好。今年越西普雄一帶在11月13日過年,城關(guān)以南和甘洛一樣是18日過的。現(xiàn)在有些地方要在12月下旬過年。我所知道過年最晚的是越西西山鄉(xiāng)的人了,要在春節(jié)前幾天才過。
過年前,家家戶戶都要喂好年豬、砍新柴、磨蕎麥粉、磨制豆腐,備好新竹篾、新菜板、桿桿酒、白酒和煙葉等,現(xiàn)在經(jīng)濟(jì)好點的就要上集市采購年貨,還要割回蕨萁草曬干、清洗衣物,打掃房屋等。老年人可要準(zhǔn)備好“壓歲錢”。供奉有祖先靈碑的人家則在過年前一天即用燕麥、煮熟的雞蛋和酒祭獻(xiàn)靈碑。
彝諺說:“火把節(jié)是眼睛的節(jié)日,彝族年是嘴巴的節(jié)日。”所以,要了解彝族年,不能不了解彝族的飲食文化,而彝族年的飲食文化又包含著彝族濃厚的傳統(tǒng)宗教習(xí)俗、樸素的道德觀念、待客禮儀和飲食禁忌(有關(guān)內(nèi)容彝族人網(wǎng)上有,我就不累贅了)。過年的飲食有許多傳統(tǒng)的習(xí)俗,并很有講究。彝族人家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宰殺過年豬,一般不殺其他的牲畜。而過年豬的選擇是有講究的,如不帶任何殘疾和缺陷,不用老母豬,不用尾巴短小,不能用梯子梯格中躥過的,不能用吃過小雞的,總之要形象完美無缺,沒有其他異兆,過年豬一旦確定不能隨意變更。一個村寨宰殺過年豬在時間上要有一定的秩序,輩分高者先殺豬,輩分低者后殺豬,弟兄中則是有老人的從老的家開始,沒有老人的就從老厶家(一般老人都在老厶家,歸老后仍在老厶家做“吉爾”)開始后又從老大家排下來。殺年豬時,要先喝“殺豬酒”,每個參加殺年豬的壯漢都得喝上一口。然后用燒紅了的石塊、青槁、清水同放一木瓢或木缽中,以純潔的水蒸汽進(jìn)行凈化,以除去年豬身上的所有邪氣,這表示對祖先神靈的誠心敬奉。又用青蒿將白酒灑向八方,誠心邀請八方諸神來過年。彝族喜歡用高山上的干蕨草燒肉,因為蕨草為吉物,也易燃而且味香。用蕨草將年豬的毛燒盡并烤黃豬皮后,再用炭灰和水涂抹刮凈,這樣的豬肉沒有水氣,鮮嫩而味美。把肉放在蕨草上有保鮮之功效。
彝族過年習(xí)慣上要過三天。彝族年第一天早飯后,主婦即清掃房屋、洗凈器皿、并蒸好米飯、煮好蕎粑。正午后男人們則按村寨里輩數(shù)高低依次輪流殺豬。殺豬前.在門前燒一堆火取其滾滾濃煙,意在嚇跑妖魔鬼怪,裊裊青煙就是請祖先回家來與子孫后代相聚的信號。人們殺豬祭祖,“迎接”祖先回家過年。有的還讓孩子們在門外喊:“阿普(祖父)回來呀!阿瑪(祖母)回來!……”天亮以后,寨子里的小伙子們便聚在一起,分別給各戶殺年豬。殺年豬時,以豬死得快、血流得多為喜。主人家的長者還要給殺豬匠倒上一杯“殺豬酒”致謝。男主人雙手捧一杯白酒,獻(xiàn)于過年柴堆上,之后各倒一杯酒給來殺豬的眾人。男主人用干凈的木瓢舀半瓢清水,放上一青蒿,在火塘里取一燒紅了的卵石,放于木瓢中,冒出濃烈的蒸汽。繞屋內(nèi)、屋外順時各轉(zhuǎn)一圈“除污”、“凈室”后,又誠心邀請八方諸神來過年。過后就開始?xì)⒇i,眾人將豬壓放在門檻上殺,豬死后,其他人再去殺下一家的豬,主人家留下來燒豬(現(xiàn)在好多地方開始用開水燙了),并把拴豬的繩子放在柴堆上。待豬毛燒完刮凈,開肚后察看豬膽是否肥大、胰條是否平整,否則須另殺一豬。燒肉敬祖先,這才算過年的開始?串,把胰條和兩個腰子迅速在屋內(nèi)火塘里燒熟,盛于一高足木盔,然后取一火塘里燒紅的石子,潑上清水,發(fā)出濃烈的蒸汽,將燒肉盛在木盤中(不放鹽),與酒在火塘上轉(zhuǎn)三周放在靈臺祭獻(xiàn)祖先。此敬品要敬奉三天。祭畢,拿出一些燒肉由家人分吃,燒肉敬祖靈完畢后,用年豬的各部位有代表性的肉切成塊煮,另用刀從豬肉的背脊骨中央,將肉砍成兩塊,抬回屋內(nèi)按豬活著時的部位排放在木柜面上,再在新竹慈上懸掛豬膽和吹漲的豬尿泡。待豬肉煮好.用高足木盤盛米飯、矮足木盤放二個蕎粑。木盔盛肉和湯并放上鹽,放上兩個馬勺子由男主人家用上述方法敬奉祖先,過一會兒取回來先由男主人喝上第一口年酒,吃上第一口年肉,然后由其它人一一品嘗。祭祖過后如果發(fā)現(xiàn)鄰居沒宰殺年豬,就在祭祖之后要給鄰居送去一塊肉,并致新年祝福。有朋友打酒來參加過年,要準(zhǔn)備一塊肉送給朋友,過后就煮上坨坨肉全家聚在一起開始吃年飯。彝族吃年飯,要體現(xiàn)富有、安樂、莊嚴(yán),既要有規(guī)矩、莊重,又要活躍、愉快。晚間,各家則把豬頭、酒等祭品獻(xiàn)在內(nèi)室的祭臺上。年節(jié)期間,全村人在晚上還要挑鍋莊舞守歲,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跳舞、唱歌,爐火不熄,燈火不滅,家家戶戶門不上鎖。
過年的第二天便可以串門喝年酒,男人們相互邀約,成群結(jié)隊,彈著月琴、唱著年歌,在這家喝,在那家鬧,制造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中年男子三五成群串戶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以好酒相待。用不同程度的吃喝聲喚取主人不同檔次的酒喝,若喝到好酒,則狂呼,以示贊美主人的大方。婦女不出門,留守在家招待客人。有的婦女忙著洗腸肚、裝香腸,一直玩鬧到酒足飯飽,甚至酩酊大醉。整個山寨沉浸在新年節(jié)日的喜慶中。村子里少年兒童們帶著各自家宰殺下來的豬腳聚集在一起耍豬腳、聚餐。彝語叫“窩系拉古格”的祝平安的活動,然后盡情的游玩。過后由老年人主持,將小孩們背來的豬腳和蕎粑集中在一塊用刀切成小塊,混合炒熱分食。過年又是姑娘、小伙子社交的最好時機(jī),他們都穿上節(jié)日盛裝,大家相聚,隨樂起舞,盡情盡興。轉(zhuǎn)“磨秋”、“蹲斗”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磨秋”類似漢族的轉(zhuǎn)壓板;“蹲斗”彝語叫“瓦布吉則”,雄雞斗架之意。青年人還在村邊地上吹奏彈跳,舉行賽馬、射箭或摔跤等活動。
過年第三天、五更公雞尚未開叫前,各家都早早起床舉行送祖靈儀式,彝語叫“阿普波支”。這種儀式,必須在黎明的萬籟俱靜之時,表示對祖先神靈的尊重和祈求子孫后代的安康和睦。送祖靈,要做二塊苦蕎麥餅,在炭灰中烙燒,然后在靈臺上取下第一天的祭品。由男主人一手端肉一手端蕎餅,插上二個馬勺子,面對靈臺念經(jīng)為祖先神靈送行。念完辭行祝辭后,由全家人共同食用。傍晚后,蒸米飯、煮蕎粑、豬肉,替換原供祭品。這天,家人均須回家吃團(tuán)年飯,還要察看豬尿泡是否有凹陷處,如有則以為祖先已享受了供品。最后將竹篾取下,用木棒在門外敲打,并大吼一聲,以示送走了祖先。天亮后,親戚間背肉相互拜年。鄰近的可在過年的當(dāng)天,較遠(yuǎn)的一般在第二天啟程。拜年是晚輩拜長輩,已嫁的女兒帶酒肉回娘家向父母、兄弟、叔父拜年,父母、兄弟和叔父也要回贈錢糧和牲畜。彝族人最講究拜年,是孝敬長輩的集中體現(xiàn)。拜年,是彝族人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交流感情的需要,是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禮俗。喝了拜年酒,吃了拜年肉,視為一種福氣、一種禮遇、一種享受。來拜年的人越多,主人越高興、越體面,人丁越興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