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母親墓碑前,他長跪不起,西北風肆虐地侵襲著他雄姿英發(fā)的身軀,仿佛要把他吞噬。父親提防他,兄弟在酒里下毒欲取他性命,他痛苦流涕,心潮澎湃。母親那慈祥和藹的音容笑貌又一次出現(xiàn)在他眼前,仿佛母親就在身邊。兒時的記憶還是那樣的不可磨滅,在心靈深處打下了烙印。母親健在時,尤愛二郎。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母親英年早逝,一去不返。“娘呀,兒該怎么辦?”戰(zhàn)場上他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令敵人聞風喪膽。而如今,這道坎竟讓他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亂了分寸!
他想逃,無處可逃,大哥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皇位的最大威脅,千方百計想置他于死地,三弟和大哥坐的是同一條船。父親聽信讒言,恐他功高蓋主,陰謀篡位,處處制約,父子難同心!面對這道坎,他無力地搖了搖頭……
二
天策府里,他坐在正中間,氣宇軒昂。左邊一排是文學館的“十八學士”杜如晦,房玄齡等,其中兩人號稱“房謀杜斷”;右邊一列是“十三太保”秦瓊,“三板斧”程咬金等?芍^是眾星拱月,人才濟濟!
他們都是和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西征薛仁杲,平定劉武周,東征王世充,決戰(zhàn)竇建德,經(jīng)歷了多少大風大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唐王朝的大一統(tǒng)局面見證了他們的汗馬功勞,卓越功勛。士為知己者死。他為有這般謀臣猛將感到欣慰,為大唐慶幸。可是,如果他跨不過這道坎,他們該怎么辦呢?他們對自己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大哥會怎么樣對他們?一朝天子一朝臣,“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想到這,他額頭冷汗直冒,天旋地轉。他自己也不明白,那么多的風風雨雨都挺過來了,死過好幾回的人了,命是撿回來的;而這道坎,卻讓他心神不寧,寢食難安。
這時,長孫無忌發(fā)話了:“情勢危機,一觸即發(fā),我們不能再猶豫了,必須跨過這道坎!”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他面若秋水,沉默不言,思緒紛飛。“骨肉相殘,古今大惡”,他于心不忍;“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三綱五常,他不敢違背,面對這道坎,他無從選擇,肝腸寸斷。
尉遲敬德上前一步,激慨陳詞:太白經(jīng)天,皆有定數(shù)。先賢孟子曰:大丈夫以國家為重,以社稷為重,以民為重!懷小情,拘小節(jié),此非明知之舉。若讓太子和齊王得逞,怎能擔當重任!陷民于水深火熱中,讓大唐在庸人統(tǒng)治下,使兄弟們籠罩在危險當口,坐視不理,乃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邕^這道坎,武王伐紂,替天行道!
他望著自己的愛將,似有所悟。母親曾經(jīng)的叮囑回響在耳前,“大丈夫應胸懷天下,為民謀福”。母親的教誨在他幼小的心靈扎下了根,發(fā)了芽,陪伴著他的成長。勸父舉兵起義,征戰(zhàn)沙場,不就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為黎民百姓謀福的宏偉藍圖嗎?只有跨過這道坎,理想才不會付之東流;必須跨過這道坎,不然就會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必須跨過這道坎,才對得起患難與共的兄弟,創(chuàng)立的萬事基業(yè);必須跨過這道坎,才能實現(xiàn)自己拯救天下蒼生的遠大抱負,使那些為唐朝流血犧牲的英靈們含笑九泉,也不會愧對母親。
必須跨過這到坎! 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三
他不是別人,正是為唐王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御封為“天策上將”的秦王李世民!
公元626年,他終于跨過這道坎,狠下決心,發(fā)動“玄武門政變”,最終登上了皇帝寶座,始稱“唐太宗”。憑借超凡的膽識和堅韌的毅力,開創(chuàng)后人贊頌的“貞觀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