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wǎng)絡信息鋪天蓋地、電子媒體迅猛發(fā)展的今天,讀書,更像是一道漸去漸遠的風景。熙熙攘攘的都市、忙忙碌碌的人群,就像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說的那樣,皆為“利來利往”。閃爍多彩的霓虹燈,搖曳迷離的身影,穿破云霄的歌聲……繁華散盡,誰還會拿出自己寶貴的一點時光,在自己的心靈注入些許哲思和感悟呢?
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經(jīng)濟發(fā)展越來越迅速,我們有能力做更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但是書籍卻被我們忽視了,悄無聲息地隱藏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獨自嘆息去了。我們世界中這樣的現(xiàn)象多了起來,生活中,人們處處提防假貨和坑蒙拐騙;沒有了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廢水廢氣肆意排放,處處烏煙瘴氣,地球不堪重負,發(fā)起了高燒,搶劫偷盜腐敗案件不斷,人們感覺不到安全和尊敬……古人傳承幾千年的是非道德觀念,在今日竟然步履維艱。有時我想,假如我們每日花一點時間讀一些修身養(yǎng)性之類的書,或許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會是另一番景象。
讀書,生活中最最簡單的一件事情,一縷光、一只凳、一支筆、一杯茶、一點時間,就足以讓你進入忘我的境界。與古人對話、與大師交流,穿越時空,進入他人的情感世界,在別人的喜怒哀樂與靈魂掙扎中獲得自己精神的愉悅與對生活的感悟與喟嘆。今天我們讀書,并不一定必須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也不必把讀書看得過于神圣,給自己定下:“人生過處何所以,恰似飛雁踏雪泥”的空靈目標。也許只是無聊,也許只是消遣,也許是病了、停電了、電腦不能為我們服務了,才極不情愿地拿起了那些沾著浮塵的書。這時,我們是不是又憶起了兒時朗朗的讀書聲,是不是又有了些“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緊迫?是不是又有了一些“未覺池塘青草夢,階上梧葉已秋聲”的傷感?
讀書有境界,“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雙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皆是古人對讀書的態(tài)度與向往。讀書有收獲,我們通過不斷的讀書,能了解博大精深、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莊子的詼諧雍智、老子的天人合一、孔子的達觀樂命、李白的飄逸瀟灑、李商隱的朦朧晦澀,都不是花幾百元看一場明星演唱會所能得到的。
天黑了,一天的生活又要結(jié)束了。窗外,有淅瀝的小雨在下,桌上,一杯熱茶正飄散著裊裊清香,床頭,凌亂散落著幾本名著。雨打窗欞夜讀書,不再是一道漸去漸遠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