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富民政策好了,我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吃穿不用愁,真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但是,每當(dāng)想起解放前我的挨餓討飯經(jīng)歷,不禁催人淚下。
解放前,也就是1948年,我剛剛五歲,稍稍能記點事的時候。當(dāng)時家里窮得揭不開鍋,毫不夸張地說是要啥沒啥,住的是可見天日的破房,穿的是大人穿過改了一次又一次的舊衣服,即使過新年穿的新衣報也是摞了一層又一層的補丁。至于吃的則更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苦日子。父親在外打工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為了生存,為了讓孩子們能吃上點東西,媽媽和奶奶常常去左鄰右舍借糧食,經(jīng)常是東家借點,西家湊點。那時候大家的日子都不怎么好過,特別是大米、白面極其短缺,很難借得到的。所能借到的也就是玉米、黑豆、碗豆面之類的粗糧,當(dāng)然能夠借到已經(jīng)很不錯了。借到的只能稍稍安慰一下肚子,至于能吃飽那是很難達到的。
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為了吃的,奶奶和媽媽不知哭過多少次,可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那也是沒有任何辦法呀!
這年的臘月初八,也就是農(nóng)歷的臘八節(jié),我記得再有二十多天就該過年了,按照現(xiàn)在人們的風(fēng)俗習(xí)慣,大家都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準(zhǔn)備購年貨了,當(dāng)然村里條件較好的人家也已經(jīng)開始準(zhǔn)備購年貨了,而且也開始有了一些淡淡的年味了?墒俏壹艺跒闆]有吃的在發(fā)愁呢!對于大家來說最為重要的是中午飯,我們?nèi)胰藚s因為借不到糧食而肚子空空如也,真可謂是:“愁腸寸斷,淚臉千行,端坐炕頭涕淚流襟。”真是愁死人了。
人們都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大概的意思也就是說對于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如今饑腸嚕嚕的我們,也不能就這樣坐著等死,我們既借不到糧食,那么剩下的唯一的出路那就是出去討飯。討飯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如果有一絲絲辦法誰也不愿去討飯。因為討飯很丟人,在鄉(xiāng)下人們最瞧不起的就是要飯的人了。
在這樣生活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媽媽帶著我挨著村子去討飯,我和媽媽沿著渭河南岸一個村子挨著一個村子的挨戶去討飯。在那個年代,其實大家的經(jīng)濟生活條件都不是很好,也不是每戶都能要得到飯的。而且我在討飯的途中受盡了白眼、欺侮、挖苦與咒罵,那些帶著鄙夷和敵視的眼神,在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陰影,這樣的生活條件也使我后來無論學(xué)習(xí)還是工作都異常的上進和努力,我發(fā)誓今生再也不想遭到別人白眼和欺侮。
無論這個世界怎么變化,我依然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我和媽媽討飯討到好心的窮人家里,碰到吃飯的時候,還會給半碗湯面,總有一點熱湯熱水,溫暖我們冰冷的身體,同時也溫暖著我們的心。有時即使碰不到吃飯的時候,也有好心的人把剩下的半個饃頭給我們,有黑窩窩頭也有包谷面饃,其實只要是能填飽肚子討到一口饃饃,我和媽媽就很高興,也就知足了。
年輕時的父母親總是特別不容易的,因為上有老下有小,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還有一大堆的活兒要干,我媽媽就是這樣。我和媽媽討到飯的時候,媽媽總是舍不得吃先讓我吃。她總說:“你先吃,媽不餓,媽等會兒吃。”
那時餓得頭暈眼花的我就猶如貓兒見到魚一般,狼吞虎咽啃著那掉花的干饃,還常常被噎住。媽媽看著我吃的樣子總是忍不住地流淚,見我被噎住就又是給我喂水又是給我拍拍背。媽媽總是對我說:“喜龍(我的小名)啊,你慢慢吃,別著急,別噎著。我|“嗯”一聲,總是一邊答應(yīng)著一邊吃。
有回討了一天的飯,我和媽媽走過了十多個村子,腿都走困了,但也略有點收獲。天快黑了,我們就背著討到的那一點飯和饃饃回家。路上遇到深溝和小河,媽媽總是一手攬著背上的我,一手拿著打狗的棍子,討?zhàn)x的袋子和一個討飯碗,母子倆人就這樣相互扶持著回到了家。
有時在討飯的路上,我和媽媽也常常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常常被狗咬傷,后來我條件反射,只要有狗撲來,我就嚇得直哭,抱住媽媽不敢走路。心里也有點膽怯的媽媽常常為我擋狗,碰到一些好心大伯大媽會把狗叫走,碰到有錢人家的狗,我們就會躲著走,那些有錢的土壕、劣紳不但不給吃的,還辱罵我們是臭要飯的。趕我們快離開,別弄臟了他們的家門,更有甚者則放惡狗出來咬我們。我和媽媽總是一邊提防著狗咬,一邊挨家挨戶的討飯。有一天回到家天已經(jīng)黑了,看到一天中討到的兩碗飯和大小不等的十幾個黑豆與玉米饅頭,我很是高興,但當(dāng)看到年邁的奶奶吃的時候,我心里更是比黃連還苦,我傷心得掉下眼淚,80歲老人怎能吃這樣的飯呀,奶奶吃不完的便當(dāng)作第二天的餐飯。
在討飯的過程中也有一些讓人記憶猶新的往事。
記得有一天媽媽實在太累太累了,奶奶看了就心疼媳婦,說她要和我去討飯。媽媽拗不過只得應(yīng)允。我們這一老一小的祖孫兩人去我們附近的蒼頭村。蒼頭村是一個比較大的村子,約四五百戶人口,在我們東藺村南邊,離我們村子有三里路的距離。蒼頭村靠近渭河,它的地勢受河床的影響而呈現(xiàn)出南高北低之勢。而村中間又有東西兩條支河溝,其水從南向北流向渭河。
在舊社會時,去野外是很不安全的,東溝也經(jīng)常有狼和土匪出沒,天稍一黑便沒有人敢去那里。趁著天蒙蒙亮,我和奶奶就起身先走東溝再到西溝去討飯。我和媽媽一起去的時候都是媽媽照顧我,可和奶奶去就不一樣了,奶奶年紀(jì)大了,她的腳是用布包裹成小腳,走路也一顫一顫的。我很擔(dān)心她摔倒了,我和奶奶互相攙扶著挨家挨戶討飯。東溝的村子較大,戶數(shù)也多,但是養(yǎng)狗也多,即使奶奶會用棍子打狗,我還是會害怕。雖然也有好心人往我碗里倒上半碗玉米磣,半碗面條或給半塊饅頭之類的東西,但終究收獲不大。
我和奶奶就一路乞討一路從東溝走到西溝。相對來說西溝富裕的人家比較多,或許可以多討點吃的。其中有個張姓的大戶地主,在我們縣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奶奶充滿希望地說:“喜龍,走,咱到那些富裕人家去討飯,或許能多討點,也能討點好的。”
奶奶邊說邊走,我也是滿心歡喜地點點頭。我們就從東溝來到西溝,來到張姓地主家大門口,只見大紅燈籠高高掛,朱紅色的大門,門樓上是青瓦,兩邊是多形的角脊,門口還蹲著一對一人多高的威武氣派的石獅子?戳诉@種場面,我和奶奶不禁停下了腳步,我前后左右看著沒人才壯著膽子走上前去敲門,敲了門后,門里的人問是干啥的,連門都沒開。
奶奶說:“老爺,我們一天都沒吃東西了,給我們點吃的吧!”門里的人隔著門說:“去,去,一邊去。臭要飯的你們快走吧!”奶奶說:“老爺,行行好,可憐可憐我們給點吃的吧!”
大門仍然緊閉著,也沒有聲音,我和奶奶以為他們會大發(fā)慈善,去給我們拿吃的了,還耐心等待著,等待著。正當(dāng)我們待著滿懷期望的時候,朱紅色的大門開了,竟想不到的是從里面竄出兩條惡狗,朝我和奶奶撲來。毫無防備的奶奶打了一個踉蹌跌倒地地上。一條狗咬住奶奶胳膊,奶奶只好用另一只手拿棍子打狗,另一條狗則朝我撲來。我被突如其來的狗嚇得大哭,奶奶一邊用棍子打狗,一邊護著我。
說時遲,那時快,那條惡狗咬住了我的腿,將本已補丁摞補丁的褲子扯得更加支離破碎,血如泉水般清清的流了出來。
這時地主張福漢腆著他的大肚子出來了,后面還跟著四個點頭哈腰的狗腿子。他窮兇極惡地說:“窮要飯的,居然要到我張福漢的頭上來了,膽子不小啊,活膩了吧!”后邊的狗腿子還隨聲附和著。
周圍圍滿了人,眾人趕走了惡狗,奶奶扯下自己的衣袖給我包扎傷口,隨后也自己包扎了傷口。大地主張福漢看著我血流不止的腿惡狠狠地說:“被狗咬,活該!”然后轉(zhuǎn)身就走了,大門也隨之關(guān)上。
我抱著奶奶直哭,說:“奶奶咱們回家吧!我們就是餓死也再不討飯了。”
跌坐在地上的奶奶也泣不成聲地說:“娃呀,誰叫咱們這么窮呢?”
然后我和奶奶互相攙扶著,一瘸一拐地回到家;氐郊液,媽媽看著我被惡狗咬傷的腿,也抱著我哭。我想起杜甫的那首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哽咽地問媽媽:“為什么他們有吃有喝,連狗吃的都比咱們的好,而咱們?yōu)槭裁瓷抖紱]有呢?為什么。!”
……
媽媽流著淚說:“喜龍啊,你長大就明白了,這就是差距啊,我們不就是窮嗎!你以后要好好的讀書,有知識,有文化以后日子也就好過了。窮人家的孩子,沒有什么可以依靠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奶奶還說,豬肉酒菜饃都在書里頭,你要好好讀書呀!
……
從此之后,我再也沒有去討飯了,開始上學(xué),發(fā)奮地努力學(xué)習(xí)。雖然后來母親去世了,但我依然記得她的話。同時也正因為有那段挨餓和討飯的經(jīng)歷,才能讓我更加懂得,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我們窮苦勞動人民翻身得解放,當(dāng)家做主人。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也認識到糧食的珍貴和來之不易。正如唐·李紳所做的《憫農(nóng)》詩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李紳的《憫農(nóng)》詩,世代傳誦,已成為千古絕唱。人們都說:吃過黃連苦的人,才知到蜜甜。我深深體會到:要想不受壓迫,不受剝削,不再過那苦難的日子,只有跟著共產(chǎn)黨走,才能使廣大勞動人民過上幸福的好日子。
五十多年過去了,每當(dāng)想起解放前我的挨餓討飯經(jīng)歷,我就十分的傷心。我們今天生活好了,這幸福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它來自不易呀!我們一定要珍惜它愛護它,要更加努力的工作,以實際行動報答黨的深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