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助古人留下的許多文字,一字字一篇篇地閱讀,搭起了一座通往歷史端頭的心橋。我把一頭架在樓觀臺上,一頭架在自己的心頭,讓思緒獨自行走,行走!
清風(fēng)徐徐送爽,游客熙熙攘攘,他們走的是自己的路,不管是抬頭看云,還是俯首望路,或是左顧右盼沿途風(fēng)光,各自的路都在腳下,正合著所謂:“獸有獸跡,鳥有鳥道”?僧(dāng)下眾人與我相隨,由“道”而牽,隨“路”而趨,群集于終南山上。沐浴朗朗日光,呼吸澄清山氣,懷攬亙古道風(fēng),釋放長年沉積淤結(jié),清心明澈,情不能自已便輕輕地誦讀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享受著“天下第一福地”的福祉。
樓觀臺,青磚鑄軀,巍然聳立,我無法清點她有多少青磚,更無法估算她有多少粉瓦,正如我無法讀盡這里滋長的許多故事一樣,只可意味著“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我在金碧輝煌的色澤里,借來歷史長風(fēng),化作一把刮骨的尖刀,剔去時代的粉抹,再從西王母娘娘的昆侖山上盜來一缽天池之水,洗涮時代的粉塵,尋覓著當(dāng)年那尊承載著一個敢悟天道、地道、人道的大哲人青牛原色。我倚著樓觀臺,看山,看水,看樹,看道觀。我迷迷糊糊把終南山當(dāng)作了那尊青牛,黑土是皮,黃土是肉,綠色是裝,青灰如犀角,金碧輝煌則是萬道霞光。老子騎著他一路走來,冒著酷暑,渡過夏季水沛泛濫的黃河,經(jīng)過內(nèi)訌不已的晉國,輾轉(zhuǎn)到日漸強(qiáng)大的秦國,接著又從咸陽出發(fā)一路西行,直到這里——當(dāng)年的大散關(guān)。
登斯樓,望窮山綿綿,此起彼伏,把遠(yuǎn)山推來,把近景浪去,巍峨昆侖究竟能不能隨山行而來,隨風(fēng)走而去,我見山問山,見景問景。天地之父母,該知道老子西行的目的所在,是出西域到喜馬拉雅山背后迦毗羅衛(wèi)國去會釋迦牟尼?還是因為耳聞在以色列和猶太國流傳著天堂、天國的傳說困惑不解而出走散心?指樹為父的老子,他告訴了我,“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為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jì)。”世間萬象若存若亡,惚惚恍恍,唯遵循古代道法,才能駕御現(xiàn)在萬物,古代的之“無”現(xiàn)在之“有”一隱一顯,這就是道紀(jì)。他的西行,不是想與釋迦牟尼論道,更不是因基督有天堂而困惑,而想的是昆侖山上的王母娘娘。
有人說:老子在精讀簡冊《山海經(jīng)》、《穆天子傳》中得知:“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地。”這玉山就是昆侖山,山上不是冰天雪地,而是云蒸霞蔚,遍地奇花異草,山上之民,長生不老,個個吹笙鼓簧,雅樂縈繞,就是一個仙境。還聽說王母娘娘培育出一種蟠桃食之就可以不飲不食,長生不老。因此而向往。
我想是也不是,老子是個圣哲,難道不知人之壽命的短暫,哪能長生不老呢?他說:“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是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而人皆有所生,有生就有死,哪能長生。他尋求的是自然之道,并非是神仙之道。說是,又因為西王母娘娘在昆侖山上過得正是人獸和諧的生活,正是自然道法!渡胶=(jīng)》中云:“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王之厲及五殘。”這正合是他道法自然要找的先賢,故而向往。
一路西行,老子不像孔子周游列國傳道、授業(yè)、解惑,他一貫主張“不言之教”。只因為大散關(guān)的尹喜一再強(qiáng)留,不講走不了,便心生水性,“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頑抗不如順變,柔草不怕勁風(fēng),枯桿難負(fù)急雨。不管是尹喜看星象斷高人路過禮勸留住,還是后得知是老子強(qiáng)留,但終究在終南山的講經(jīng)臺留下了萬古不朽的《道德經(jīng)》。在這里深深埋下道教之種,且生根發(fā)芽,遍地彌香,道教之靈魂尤如日光樹影永遠(yuǎn)抱守在這里。若說樓觀臺是這一魂魄承載之軀,那塊鐫刻著“樓觀臺”的石碑就是當(dāng)年尹喜的化身,守護(hù)著老子的靈魂家園,許多道觀裊裊香煙升騰著虔誠的膜拜,樓觀臺四周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寫滿著道法。
我血脈里流的是五谷化成的血液,我精神世界的源頭,則長著一棵仙桃。鄉(xiāng)村故事里,八仙之外的一位九仙,就是一個放牛郎食得山間的一粒仙桃羽化成仙。我吃遍山里的野果,總祈望著自己也能得到一粒仙桃,也許我的愿望就是一個村子人的愿望,也是許多村外人的愿望,你看那“煉丹爐、呂祖洞”不證實了這一點嗎?仙桃找不著,就煉仙丹,他們以為采集天地靈芝、圣草、精石經(jīng)煉丹爐所煉,就能跟仙桃一樣效果的仙丹,可誰知仙丹一樣難成。多少人來到這煉丹爐前,無數(shù)次伸手,總接不到一粒。然而神仙是人做,呂祖就是人修成。我滿懷信心,打開心扉,把自己的靈魂交給這終南山的老樹,清風(fēng),天池之水,頓覺身心清爽,就如食下一粒粒仙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老子《道德經(jīng)》在終南山營魂抱一所賜的仙丹,“不失所其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終南山,樓觀臺,載老子營魂抱一,永壽其昌。
2012、5、28日于聽月軒
352300 福建省屏南縣委黨校(文化路33號)甘代壽(禾源)收
信箱:heyuan_999@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