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陣子,岳母每天都和樓下的幾位阿姨出門挖薺菜。每天晚餐的時候,餐桌上自然就多了一盤綠瑩瑩的野味,散發(fā)著泥土的芬芳,裊裊婷婷飄進你的鼻孔,讓你精神振奮,胃口大開。
面對這難得的美味,我和妻子自然毫不客氣。每一次,我們都風(fēng)卷殘云一般,吃它個一干二凈。岳母見了很高興,用薺菜做出來的美味更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今天包餃子,明天做春卷,后天清炒或者燒湯……。這下,可美了我們小兩口,每天下午一下班,就直往家里趕。
二十幾年前,我還是個孩子時,也在這個季節(jié),父親,母親帶著我和弟弟給春小麥喂化肥。我記得在麥苗的間隙里,隨處可見滿地的野生薺菜,那時候就聽母親說薺菜包餃子很好吃。只因為那個年頭,老百姓的日子才稍微好過了些,剛剛告別“吞菜咽糠”的歲月。在“吃肉”正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追求時,大家還是比較忌諱“吃菜”的說法的。雖然沒有在餐桌上吃到薺菜,這也算是我與薺菜的第一次 “相逢”吧!
后來上了初中,學(xué)到張潔的《挖薺菜》,里面這樣精彩寫道:“大地春回,萬物復(fù)蘇的日子重新來臨了!提著籃子,邁著輕捷的步子,向廣闊無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薺菜,在微風(fēng)中揮動它們綠色的手掌,招呼我,歡迎我……”這是我印象里薺菜最美的形象。作為農(nóng)村的孩子,我和伙伴們經(jīng)常在這個時候出門割一籃又一籃薺菜回家喂豬。我喜歡一望無際的田野,喜歡春風(fēng)拂面,陽光朗照,自由自在的感覺,喜歡看著滿籃子薺菜翠生生、綠瑩瑩的樣子。至于作者談到的“你們就會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之類的道理,卻根本不在我的考慮范圍之列。
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跟二十幾年前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吃得飽”早已不是人們的追求,“吃得好”“吃得巧”“吃得科學(xué)”已成為現(xiàn)代人的普遍共識。在外面酒店用餐,每當一盤青菜端上餐桌時,總是食客們舉箸最快的時候。于是乎,從餐桌上消失多年的“粗糧”又重新登上人們的餐桌,玉米,山芋,莧菜,薺菜……這些被人遺忘多年,“鄉(xiāng)巴佬”才吃的東西,立刻成了餐桌上的香餑餑。
我家當然也不會例外,再加上岳母廚藝精湛,用薺菜包出的餃子,捏出一圈細小的花邊,還沒下鍋煮呢,擺在餐桌上,你仔仔細細瞅過去,一排排一絲絲淺淺的綠色滲過薄薄的餃子皮,透露著早春的精氣神兒,別說吃了,看著都神清清爽,十分過癮。更別說做春卷,燒薺菜湯了。
王荊公詩云:“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這個陽春三月,感謝岳母大人讓我們家的餐桌上從此多了一份“動人春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