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時初聞屈原《離騷》中的名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下就愛上了那透著泥土芬芳的田園氣息?赡菚r愛上的只是餐食菊之落英的浪漫,卻并不了解菊。直到后來自己開始養(yǎng)菊,對其生了濃厚的憐愛之心,了解一些菊的習性后才知菊原是不落瓣的。這樣便有個困惑在心頭縈繞,古人詩詞中所云“菊之落英”,真的有其盛景嗎?
讀王安石與蘇軾著名的“菊花誤”故事中也提到了“菊之落瓣”,更勾起了我的好奇。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天去拜訪當朝的宰相王安石,正巧王安石有客,仆從便把蘇軾引入書房等候。在書案上,蘇軾發(fā)現(xiàn)有一首未寫完的詩,只寫出了兩句:“秋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 才高氣盛的蘇軾看到此處,忍不住心生感慨,想當年王公下筆萬言皆錦繡文章,如今不但文思阻滯,且大謬不然?v然有別的花落瓣,哪有菊也落瓣的,這豈不是笑話?于是,提筆續(xù)寫道:“秋花不似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就是告訴王安石,菊花是不落花瓣的。王安石看過后覺得蘇軾少見多怪缺乏歷練,就貶他到黃州去任團練使了。
蘇軾得知緣故后覺得身為堂堂宰相的王安石胸懷未免太狹隘,雖心有不服,卻也只能領命赴任。
在黃州任上,蘇軾偶遇一種菊,盛花時節(jié)竟現(xiàn)落英繽紛的盛景。蘇軾不禁仰天長嘆:“菊花誤我!”
蘇軾當年遭貶自然不只因一句詩詞這么簡單,但王安石卻叫蘇軾實實在在地長了見識。也勾起了我對“菊之落英”一探究竟的念頭。
查詢相關資料,古籍記載當年蘇軾看到的菊,花名為“落瓣菊”,是黃州特有品種。據(jù)說只有赤壁巖下第三道巖坎上生長的菊才落瓣,這種落瓣菊不要說蘇軾不知,即使當?shù)厝,見過的也不多,很具有傳奇色彩。
但究竟現(xiàn)實中有沒有這種菊花呢?我特意咨詢了一位從事植物栽培專業(yè)的朋友。朋友雖不能確定世上是否真有古籍中所載的“落瓣菊”,但卻很肯定的告訴我,“菊之落英”是有的。落英之菊還有個冶艷的名字,叫做“金焰繡線菊”。
朋友特意給我網(wǎng)傳了許多金焰繡線菊的實拍照片。金焰繡線菊的外觀與我們平日的觀賞菊有所不同,它是由許多微小的花朵組成的球狀大“花團”,每一朵小花中心會抽出幾根細細的如同繡花絲線一般的花蕊,這大概是金焰繡線菊名字的由來。線狀花蕊千絲萬縷伸展開來像一層細密的茸毛,猛地看上去“花團”就像是一個毛茸茸的大繡球,嬌柔落落,憨態(tài)動人。金焰繡線菊的顏色也是豐沛繁多,有淡粉,玫紅,白色,金黃等艷雅均具。盛花時節(jié)遠遠看去猶如隕落的彩霞驚艷了漫山的翠色。
在我的印象里,觀賞菊大都個性清高,仿佛與其他俗花艷草刻意保持著距離。就連它們的名字也是瑰麗孤絕的,紅的叫“醉貴妃”;紫色的叫“紫袍金帶”;白的叫“試梅妝”……是金焰繡線菊改變了我對觀賞菊的陳舊觀念。開到荼蘼之后的它,花瓣優(yōu)雅零落,芳魂重回大地,讓我心里頓生出一種可以觸摸到的親切。更重要的是它解開了那久久縈繞我心頭的“菊之落英”的困惑,描繪出當年屈原詩中的悠然古韻。
我將金焰繡線菊的照片彩噴出來掛在陽臺上,和風拂過,我親手栽種的那幾盆菊身姿搖曳,暗香浮動;秀遍g我仿佛看見了陶淵明將落英之菊小心翼翼收拾起,精心烹出甜軟清香的菊花糕,屈子吹爐煮水的紫砂壺中,胎菊茶正彌漫出幽香初動時的撩人味道。
我飄遠的思緒被窗外一陣汽車鳴笛聲拉扯回來,想著長于都市的我們,享受高科技帶來高效便捷的同時,生活似乎也被機械化了,指尖觸及的鋼筋混凝土堅硬冰涼,躁動的情緒無處安放,與日俱增的心理壓力更無處釋然。
而身邊傲立盛開的菊,更像位悠然的智者,提點我在繁華落幕時稍稍地放慢腳步,停片刻采擷一瓣菊之落英,留點時間攜嗅清芳一縷,辟些許寧和光陰掃一掃心上的塵埃。
去貼近屈子王安石蘇東坡,感受到,除了仰慕菊那不畏凌霜的高節(jié)品性外,還有從一花一世界中穎悟而來的靜謐溫婉。我想,這柔軟的情懷應當歸于古人將身心放養(yǎng)于自然中的超脫,也是心靜生智慧的靈感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