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總淺唱著清明時的歌謠,在微雨紛紛的時節(jié),寄托著對故去之人的思念,“欲斷魂”的那般那般,微醉在三月的煙雨中。
三月,本就是個朦朦朧朧的季節(jié),是少女睜開惺忪的睡眼,三月里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機勃發(fā)。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小姨從臨滄趕回鳳慶祭拜已逝的外祖母,且巧那一日天高云淡,索性走路去,也是踏踏青,享受那許久方來的一米陽光。走在彎曲的唐石山道上,那些山被洗禮得愈是清麗,樹剛剛萌發(fā)了嫩芽,半紅半綠的,還有發(fā)的早的,具是嫩得喜人,放眼所到,視線更是開闊得很。在這樣一個迷醉的季節(jié),那些清脆的鳥鳴,拂面而來的微風(fēng),的確教人有醉一般的感覺,陶淵明之所以“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該是出于這樣的意境。
祖母生前沒有飲酒的習(xí)慣,就好飲茶,既是習(xí)俗更是先人的喜好,本就該挑今年的新茶,熱騰騰的沏一壺,請老祖母品茗。說也恰巧,上墳祭奠,家里人卻忘記了帶茶水,這樣我只好往山下尋一家農(nóng)戶,跟老鄉(xiāng)們討要些農(nóng)家的茶。好在我找得一家,家里的老伯很是客氣,我道明來意,立即就給我沏了一大缸子茶。這茶葉看著不是很精美,明顯不及在商店里賣的那些,然而那股茶香,撲鼻而來,卻非同尋常!那老伯說,天氣慢慢熱了,多給你沏一點,你敬完先人,自己也喝一些,這是我們自己做的茶,自己的茶地里摘來的,又自己揉制,怕不如你們城里賣著的,你莫要看不起就是了。我說這是哪里的話,要喝的,就是這種自制的茶葉,這不僅泡出一年的味道,也喝得出泥土和春風(fēng)的氣息,這樣的茶,才是順寧的茶,教人喝得舒服的茶。想想當(dāng)年,徐霞客在順寧與魯史的老人圍坐在火爐邊,百抖遺芳的茶葉,就該是這樣的!
敬過先人,一家人又在松林里散了福,即喝著茶,結(jié)束了祭奠之后我們依舊漫步回城。不時間我四處望望,望望這些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卻又有些“卻道年年只相似,年年自是不相同”的山和水。在山道邊,只見一片新綠,沿坡的一片一片,綠得不同,和旁邊那些冬天仍寄放下的顏色,愈是顯眼、愈是喜人了。我說起老鄉(xiāng)家里的事,我母親言到,今年的茶葉又漲價了,光是生茶就賣到40多塊一斤,今年土黃雨來得早本就該是個好年景,你看這些茶,發(fā)得多好,這還是第二播要采的茶了,今年的農(nóng)村,老百姓日子又要過得更好些!如此,不僅是茶好了,話就是日子,也更好了,吹著這般月份的風(fēng),哪里不叫人陶醉。
尤以說道“醉”,大致聯(lián)想到的都是酒,如是“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五谷的醇香里寄寓著千百年傳承不變的那些字樣!然而,如今所要“醉”的,卻非是杏花村里的酒,而該是順寧的茶。
就在這折柳的時節(jié),醉在這飄著茶的香味、幸福生活滋味的季節(jié)里,就著茶,也寫下一首茶的詩: 莫問情緣空自恨,唯茶一世可修緣。 只葉澄茵濁自去,分外清明體內(nèi)循。
開性明心心為要,心自澄明心自寧。 渡江一葦猶可去,只將黃葉做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