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后,柳絮開始紛飛,朔風(fēng)乍起,它們更像冬日里浩浩蕩蕩的雪花,好似為這一季蟄伏許久。這景色,不禁又為古城徒增一份難得的神秘與愜意。記得,謝安曾在一個飄雪的日子說過:“白雪紛飛何所似?”時至今日,我都認(rèn)為謝道韞是個有才的女子。她隨口答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這話流傳至今應(yīng)是柳絮如雪的典故。
天始終昏暗著,幾乎沒有別的顏色。頭頂上略動著那朵永遠飄忽不定的云,像是一個魔咒。偌大的校園實在沒有什么值得欣賞的精致,多數(shù)由于長廊旁的紫藤蘿尚未開放。楊柳,無論哪里的楊柳,總是美的。它們曲下自己的身軀,招徠遠近的路人,宛若一副靚麗的山水畫。
早就打算出去走走,午后,雖然沒有和煦的陽光,靜謐自然不必多言。著實是個出行的好光景,只是陰天,略有些掃興罷了。
清涼寺,多么美麗的名字。初次聽到就愛上了它,猶如邂逅脫俗的女子一般。記得第一次聽到這名字,應(yīng)是在半月前一次《預(yù)算會計》的課上。清涼—我不明白它的深意。只是覺得口里像是含著薄荷般,沁人心脾,有種淡淡的味道。
由于同在一座縣城,約半個小時的車程,就到目的地。我一路小跑如初次約會般急切、欣喜,想一睹她的芳容。恰逢周末,前來游玩的人談不上摩肩接踵,卻亦有人山人海之勢。游人多數(shù)來自附近的村莊,或許也有如我一樣的“閑人”。而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家長帶著心愛的孩子。不遠處,還有幾點亦真亦幻的紙鳶在風(fēng)中浮動。有種讓人回到孩童時代的浮想聯(lián)翩的錯覺。頃刻間,喧囂聲四起,一片清脆的歡聲笑語,儼然一個兒童樂園。
路邊芳草萋萋,無名的碎花遍地。微風(fēng)徐徐,腳步聲錯落、清晰。不遠處的大興湖吸引眾多的人,也頗為有名。據(jù)說隋朝建國時,定都長安,而當(dāng)時稱作大興。這大興湖便應(yīng)運而生,仿佛頗有淵源。
我是極其喜愛水的,自然對眼前的湖,有些癡情。記得老子曾說過:“水善利萬物而不與爭。”從此,我就深信水是具有靈性的特殊物質(zhì)。湖不算太大,湖水也很清澈,倒映著灰色的天空,浮動的云影,岸邊婆娑的楊柳,行人的臉龐。微風(fēng)騷動著游人的發(fā),也吹拂著岸邊的楊柳。那枝條如美人腰身的裙帶,順勢而起,略顯幾分倦怠,略顯幾分嫵媚,卻毫無嬌艷的姿態(tài)可言?傊,攝人魂魄。湖面泛起一周周的波紋,又很快地消失不見……
岸邊是些座椅,應(yīng)是專為觀湖所為?墒,前來觀湖的人卻是寥寥無幾。身側(cè)的兩位老人。引起我的注意。他們肩并著肩靠在椅背上,雙鬢斑白,老年斑也悄悄爬上了臉,估計古稀有余。他們自始至終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是靜靜地凝望著眼前的湖面和湖上迷蒙的霧氣。彼此緊握著褶皺如樹皮般的手,他們不時望著,笑了!
我被眼前的情景打動卻沒有打擾屬于他們的時光,只是靜靜地離開。我不知道,需要多少并肩的歲月,才能成就此刻風(fēng)輕云淡的守望。同時,我也無法獲知他們的經(jīng)歷,只好崇敬的望著他們佝僂的身軀,想象多少個風(fēng)雨中攙扶的身影,才能把彼此的心打磨成一顆整潔的石子。而那湖,卻好似與天接壤,在眾人的頭頂,在塵囂的世外,凌空窺探著人世間的悲歡頎喜。
我忽而想起倉央嘉措的文字。“那一日,我閉目在經(jīng)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jīng)中的真言。那一日,我搖動所有的經(jīng)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日,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你的溫度……”我突然感到他是個深情的男子,可惜……
而我仿佛如他般均是素色的瓷器,未著絲毫的紋飾。
遠遠的就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誦經(jīng)聲,只是聲音有些文弱。時而清晰,時而模糊,騷動著耳骨。我順路尋訪,修竹青松之間,石階小路之上,一座巨大的宮殿般的建筑屹立眼前。我自后轉(zhuǎn)到門前,正門中央上懸三副牌匾,中間那副“大雄寶殿”筆酣墨寶,落款處柳公權(quán)。平生第一次親臨佛家圣地,卻有些躡手躡腳,渾身不自在,心中確是溢滿崇敬。
屋內(nèi)的誦經(jīng)聲不斷,聽起來像是女子,后來才知道是些女居士。外側(cè)用厚厚的簾子遮擋,更加引得好奇。門口端放著一口香爐,香氣彌漫周遭,似乎讓人不敢大口呼吸。前來祈禱的人,如此的恭敬與虔誠,雙手合十,跪拜,閉目,起身,一系列的動作的確很嫻熟,超出我的想象。
這里應(yīng)是城里唯一清凈的地方。我無法融入她們清規(guī)戒律,晨鐘暮鼓的生活,只能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tài)遠遠的觀望。而那些皈依佛門的居士,也應(yīng)是城中少有的清凈之人。我無法知道她們經(jīng)歷過什么,卻莫名的覺得她們的心猶如大興湖之水,無論云卷云舒,風(fēng)起風(fēng)息,均是如此而已。
不知何時,雨竟不期而遇,莫非是谷雨節(jié)氣的緣故,我不得而知。
在一張石椅上閑坐片刻后,我就選擇不辭而別。旅途中,又想起與佛家有著不解之緣的倉央嘉措的文字。“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么多的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的幸福也不會體味快樂。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佛曰,每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shù)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同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是一個凡夫俗子,終究領(lǐng)悟不了佛家的深明大義。
是。∶總人的心都是孤單而殘缺的,我們的使命就是尋找能填滿它的東西。每一個人最初都是單獨而執(zhí)拗的,我們會在歲月的洗滌中會慢慢走向睿智。所為佛,就是生活本身。而恰恰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場完整的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