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后一抹晚霞被西山遮擋,夜幕覆蓋大地的時候。隨著路燈逐漸明亮,徐徐的晚風給鄉(xiāng)村的人們帶來了一天中最輕松快樂的時光,像變魔術一般,男女老少從各個巷弄、墻角處的路口,不約而同的匯集過來。
石橋上休閑的人們閑庭信步,六角亭里吹拉彈唱,廣場上歌舞飛揚,健身場里各種健身器材上都擠滿了晚鍛煉的人,孩子們追逐嬉鬧著。
清清的河水也踏著歡快的節(jié)奏,盡情的歌唱。橋頭的古樟樹像一個不離不棄的情人,張開寬闊的臂膀、腑下身軀依偎著武溪河,聽河水清唱,看四季變遷。迎村婦早起洗刷,伴牧人晚歸。高大的白楊樹借助著路燈影印在水面,像一幅幅美麗的剪影。柔和的橘黃色燈光,被清澈的河水折射出星星點點的光芒,讓人有一種身在畫中的陶醉感。
石橋是明朝永樂年間興建的,清朝中期由于遭受水毀重修。橋長30米,寬4米。是用麻石卷拱的單孔橋,拱兩側(cè)是由7塊弧形石條連接成拱的,橋面是用27塊石板橫向鋪面,橋兩邊的欄桿也是用7塊麻石條連接的,接頭處有鎖隼釘卯,至今也看不出有一點縫隙。拱頂上方的“武溪流霞“下方的”古筑橋”字 樣清晰可見。雖然這樣看來石橋是個非常普通的橋,但它卻是古筑村的水口,更重要的是它還藴藏著一個奇特的景致。它是村中極負盛名的八大景觀之一,也是現(xiàn)在唯一留存下來的景觀。且不說先前橋兩頭以及周邊是亭臺樓閣林立(有民間留存的古村貌圖為證,這說明先輩非常重視水口的地理環(huán)境),單就“ 武溪流霞”這4個字,便讓我產(chǎn)生了追根究底的好奇心。。。。。
由于年久失修,河壩坍塌;牛馬糞便到處可見,岸邊生活垃圾成堆。一到夏天,蚊、蠅飛舞,臭氣熏天。人們從這里經(jīng)過都要捂著鼻子,唯恐逃之不急。母親河因此被污染,鄉(xiāng)村的女人們還是習慣于在河水里洗衣、洗菜,衛(wèi)生隱患無處不在。更關鍵的問題是,這里是通向關麓、赤嶺景區(qū)的必經(jīng)之路。古筑橋周邊環(huán)境及母親河水源保護的好壞,不僅影響一個村的形象也殃及全縣的整體風貌。
2013年古黃村實施了水口園林工程,一期工程整體投資40余萬,武溪河兩岸清淤160米,修復河磅近百米,堅固了基壩,完善了農(nóng)田灌溉體系。加強灌溉排水,擴大了灌溉面積。保證了兩岸農(nóng)田旱澇保收,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整修了老石橋,新建的階梯旁增設了護欄。鵝卵石鋪就的人行道邊,還安放了石凳;謴托缘姆陆斯帕峭ひ蛔遷移了垃圾池,在河岸邊修建了占地600平方米的農(nóng)民文化廣場,安裝了各種體育健身器材13件套,還配套裝了路燈。
通過治理,還人們一個自然、美麗,清潔、優(yōu)雅的休閑場所;讓 “武溪流霞”重現(xiàn)了昔日的光彩。一波又一波的美術學院的老師和學生來到這里,寫生、臨摹。然而流霞的景致,本身就是一幅特別生動的自然藝術畫卷。觀看流霞的景致雖然沒有觀看佛光那么神秘,但也必須踩準時間點,才能看到那奇妙的美麗景象。按照村中長輩的指點,尋一個恰到好處的時機,我要去領略一下,古人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古文明文化、欣賞一下那已然西下的晚霞,還要利用余輝給人們奉獻出最后的精彩畫面。
原來之所以叫 “武溪流霞" ,是因為古人聰明的利用了橋拱的朝向 。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 ,落日的霞光映照在清澈的水面,光芒與拱壁互射,相映生輝,波光粼粼。從源頭——西武嶺流下來的清泉,便載著金燦燦的晚霞,流進田園滋潤禾苗;流進池塘哺育生靈;流向漳河,匯聚橫水容入新安江,一路奔騰不息。
雖然經(jīng)歷磨難,但是無論歲月怎么變遷,母親河從未停歇過行進的腳步,用她全部的熱情滋潤著兩岸無數(shù)生靈,雖然遭受到人們曾經(jīng)的不敬和風霜雪雨的洗禮,但她卻以她的堅強、大度、包容和以德報怨的胸襟,默默的奉獻著。武溪流霞,今日依然奪目。
我的筆墨顯然粗淺,無法描繪出她的深度。但是 武溪河給于人們的恩惠, 武溪流霞她體現(xiàn)出古人熱愛自然,利用自然 的聰慧 。其內(nèi)涵早已超出了我所能描繪的范疇。武溪河在靜靜的笑望岸邊,白天人們的辛勤勞作,夜晚的歡歌笑語,古代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融匯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