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仙鶴起舞》《雄鷹展翅》《奔騰》……
大千世界里千姿百態(tài)在歷經歲月沉積的樹根上重現(xiàn),造就出異彩紛呈意境絕妙的另一種美。這種美,是用一把刀、一雙手完成,這雙巧手的主人,便是木藝軒主——商南根雕藝人劉會強先生。
1969年,劉會強出生于商南縣過風樓鎮(zhèn)一個農民家庭。商南位于秦巴山脈的深處,家境貧寒的劉會強沒讀幾年書,這并沒阻礙一個農家孩子對美術的熱愛。從小喜歡繪畫的他依靠一支鉛筆能臨摹出書本上任何一副插圖。家境的窘迫不容他繼續(xù)念書,走出校門,生活的壓力又迫使他學會了木匠活兒、油漆活兒和中國傳統(tǒng)土漆工藝。這些手藝除了養(yǎng)家糊口,也給他打開了另一扇窗——買書。在書本里,領略了中國仿古家具精致典雅的魅力,更領悟到根雕“枯木逢春”的別樣精彩。
二十多年前,當劉會強第一次走進農村在別人柴堆豬圈旁尋找購買樹根時,會被很多人笑話,說是敗家子,不務正業(yè);二十年后的今天,他還是一身木屑地圍著一堆堆樹根從中穿梭挑選。所不同的是,此時的他,已經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和根雕展廳。一棵樹根,材質、大小、形態(tài)、紋理、腐朽程度取決于它的生長環(huán)境,世界上沒有同樣的環(huán)境,便造就了每一個樹根千姿百態(tài)又獨一無二。為了發(fā)現(xiàn)美,劉會強常常對著一個樹根翻來覆去折騰幾天甚至幾個月,橫著,豎著,側著,翻個邊兒,有時半夜醒來,有了想法就把樹根搬到床邊繼續(xù)研究。根雕不是木雕,它如中國畫一般有著自己的意境,為了追求這種神似,在下刀前的構思是他工作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構思完成后,去皮、裁枝、浸泡、風干、雕琢、打磨、上漆、再打磨,十幾道工序,慢工細琢,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沒有工業(yè)化的流程,每一件成品的出現(xiàn)都在他手里反復摩挲成百上千遍,讓枯木煥發(fā)出新的生命與光彩。
二十多個春秋冬夏,二十余載精彩演繹,劉會強完成了數不清的作品。為了生活,為了藝術,他下“刀”如有神,無需圖畫,不需丈量,千奇百怪樹根的枝、須、洞、節(jié)、疤、紋理每一處取舍恰到好處,讓自然美的“奇”與人工美的“巧”完美融合,一切了然于心,營造出繽紛多彩的根雕世界,將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藝術精品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