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像握在手中的沙子,不知不覺中順著指縫悄然流逝。轉眼間,冬去春來,驚蟄已到。春雷一聲響,驚醒沉睡中的花鳥魚蟲,蟄伏一冬的小蟲開始遍地爬行,小鳥也躍上枝頭嘰嘰喳喳,玉蘭臘梅競相綻放,白鵝鴨子湖中追逐嬉戲……
我徜徉在終南湖畔,漫步在春風路、夏陽路、秋水路、冬雪路上,在春日的暖陽下欣賞著這一幅幅美景。這些畫面,我曾經不止一次見到,但現在心中卻有一種別樣的感覺。我知道,這是即將離別的感覺,其中包含著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百味雜陳一起涌上心頭,四年來的校園生活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曾記否,大一開學軍訓時,身著軍裝的我們,隨著教官的口令,在驕陽下站成“一棵松”。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疼,恨不得倒頭就睡。可是,每天訓練結束時,教官還要進行總結,并點名讓我們發(fā)言。兩周的軍訓,我們磨練了意志,錘煉了品格,鍛煉了身體,結識了朋友。這,是學校送給新生的一份厚重的見面禮。
曾記否,在大學四年的時光中,無論春夏秋冬,清晨我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挑選第一排的最佳位置坐好,然后開始溫習預習功課。第一排的位置,也因此成了我的專屬座位。每天早上,一走進教學樓,總能收到樓管老師和保潔員阿姨的第一聲問候:“這位同學,早上好!”“老師,早上好!”“阿姨,早上好!”我忙不迭地連聲回應。一聲平凡的問候,讓我溫暖一整天。
曾記否,那個夏日的午后,天氣悶熱,我正坐在終南湖畔讀書,突然豆大的雨點砸了下來,我連忙收拾書包準備跑回宿舍。這時,一把雨傘從后面伸過來,遮在我的頭上。我回頭一看,一位年齡五六十歲、慈眉善目的老師正為我撐著傘,我十分感動。雖然這位老師沒有給我代過課,但我們在雨中聊得很歡暢。從我正在讀的書,聊到西方文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我被老師的博學所折服,老師也為我的好學而點贊。不知不覺,竟一個小時過去了,雨停了,一條彩虹掛在天邊。
曾記否,在學校的錄音棚,我跟著學哥學姐為日劇《墊底辣妹》《千年女優(yōu)》配音。他們不厭其煩地為我講解劇情如何推進,講解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講解聲線的各種變化,在錄制過程中又想盡辦法調動我的情緒。每當一條錄制成功,他們便會關切地問我要不要休息一下,喝點水,吃點東西,他們還會拿出自己最喜歡的零食給我吃,真像我的家人。利用不同的口型和氣流、利用手邊的物品和道具模擬背景音,也是我在這里學會的。我也利用自己現有的日語知識,為他們做一些日文翻譯注解、校對臺詞等工作。我們互相配合,為對方成功錄制創(chuàng)造條件。每每想到在錄音棚的日子,我就特別自豪與感動。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各種社團活動,讓一群興趣愛好相同的人走到一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留下美好的回憶。
曾經的我,天真地以為“畢業(yè)”這個字眼離自己是那么的遙遠,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校園生活,足夠自己去消磨,足夠自己去品味。誰知,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我就要告別這里熟悉的一切,告別這灑滿青春的母校,告別博學可敬的師長,告別同窗的兄弟姐妹,告別菜肴豐盛的食堂,告別干凈明亮的教室,告別我們的黃金歲月。
四年的大學生活,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無知走向睿智,以自信取代迷茫,學會了跌倒后的爬起,也懂得了感恩與回報。大學給了我們最需要的知識,最實用的學習技巧,為我們提供了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既專業(yè)又博學的老師,讓我們順利完成學業(yè);大學讓我們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同齡人,我們在一起談學習、談理想、談工作、談未來,在四年相處中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大學給了我們步入社會的緩沖期,讓我們在學校與社會之間進行磨合與適應,當我們羽毛豐滿的那一天,大學就會讓我們一飛沖天!
有位哲人說過:“人對母校的感情是難以割斷的,而且會越來越縈繞在意識的深處,形成不斷的夢境。”我深深地感謝母校四年的辛勤培養(yǎng)和教育,感謝母校教給我實用的知識和技能,教給我正直的品格和人生哲理,為我指明前進的方向。
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一定不會辜負母校的培養(yǎng)與教育,將會積極努力,勇敢前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回報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