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鸞是一位記者,一位新聞記者,中國的新聞事業(yè)尚在文人論壇的階段,季鸞就是一個文人論壇的典型。”
——胡政之
2008年11月8日,作為一名校報記者,懷著一顆真誠的心,跟隨學院組織的掃墓活動來到韋曲張季鸞先生的墓前,緬懷中國偉大的新聞家、政論家——熾章先生。
2008年11月8日,記者節(jié),在我看來,這不僅是對新聞界工作者的一種肯定和鼓勵,同樣也是對張季鸞先生的紀念,作為一代“報界宗師”,張季鸞先生所留給我們的,有他為中國報界所創(chuàng)造的豐功偉績,也有他在報界生涯中所體現(xiàn)出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
起初的我對熾章先生并不了解,只知道“文壇巨擎,報界宗師”。后來,在學院老師對其的講解下,我對熾章先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且熟識了先生的辦報理念和為人之厚道,自己的學習、工作態(tài)度發(fā)生了改變。
為人厚道,為文犀利。
正因為張季鸞在辦報實踐中始終堅持“不偏不倚”,客觀公正的立場,所以,國共雙方的領導都很重視《大公報》,也很看重張季鸞。
“以鋒利之筆,寫忠厚之文;以鈍拙之筆,寫尖銳之文。”這既是張季鸞對自己社評技巧的概括,也是其為文的基本宗旨。了解了張季鸞先生的畢生經(jīng)歷,對自己在校報工作方面的認識也豁然開朗。作為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內(nèi)心對文學寫作懷有很大的興趣愛好,因為我覺得,用文字表達出的是最美麗的心情,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語言,無論是華麗的還是平淡的,無論是復雜的還是簡單的,它都是在表達放置在人內(nèi)心的一種情愫,有時無法用言語表露的,卻可以用文字清晰而生動的抒發(fā)。
“他始終是一個熱情橫溢的新聞記者,他一生的文章議論,就是這一時代的活歷史。”胡政之先生在《季鸞文存》的序中對張季鸞先生的評價是客觀而公正的。通過這次紀念活動,我對自己作為一名校報記者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作為一名大二學生,人生目標應該更加明確,生活態(tài)度更加明確,這樣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正確選擇。
用文字銘記歷史,用文字緬懷先生,用文字抒發(fā)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