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一天,村里90多歲的王奶奶走路時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由于年紀大了骨頭松脆,王奶奶的大腿骨被摔傷,從此王奶奶臥床不起。臥床不起的老人得要有人服侍啊,不然老人怎么能生活下去呢?
王奶奶有三個兒子,按照農(nóng)村的風俗,老人生了病,三個兒子既然都有照料的責任和義務(wù)。可是,王奶奶的最小兒子也就是王三和媳婦堅決不答應(yīng)服侍老人,他們的理由是老人偏心眼兒,以前盡為王大家做事情還把好東西都給王大家,就應(yīng)該由王大一家服侍老人。事實上,從王奶奶70歲那年就一直住在王大家,王三和媳婦就是不讓王奶奶到自己家居住了。為什么這樣子呢?因為有一件事讓本來還和睦的大家庭發(fā)生了變化。
王奶奶的三個兒子中王大和王三是農(nóng)民,兩家也住在一起。王二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離家鄉(xiāng)幾千里的一個地方工作。王家兄弟的父親去世早,王二又不在家,王奶奶實際上就跟王大和王三一起過日子。又按照當?shù)氐娘L俗,老人一般都跟小兒子過,所以,王奶奶大多時候都住在王三家。
有一年,外地工作的王二回家來探親,探親的時候還帶回來一臺價值三千多塊錢的彩色電視機。上世紀九十年代,彩電在農(nóng)村還是稀奇的東西。王二想,彩電是送給母親看的,母親跟著王三過日子,這彩電當然就放在王三家里。于是,王二一到家就把彩電放在母親的房間。當然,王三的家人都占母親的光,每天晚上,全家人都坐到母親的房間里看電視。有時,王大的家人也來看電視,都是一家人,常常邊看電視邊聊天,歡聲笑語不斷。
之后過了兩年就到了王奶奶的七十歲生日。這天,王家的兄弟姐妹都回來給王奶奶做生日。
吃飯的時候,王奶奶的大女婿邊喝酒邊說:“我有一件事一直想跟大家說,老二帶回來的那臺彩電,不應(yīng)該放在老三家里的,應(yīng)該放在老大家里。”
有親戚就問:“這是為啥。”
大女婿說:“你們想想,老大有個男孩是奶奶正宗的大孫子,老三雖有個男孩卻是抱養(yǎng)的,無論怎么說都不是嫡親的。平時老母親也不看多少電視,如果哪天老母親不要電視機了,這臺電視機該給誰呢?當然是應(yīng)該給嫡親大孫子的!”
吃飯的親戚也有支持大女婿的看法。王三和老婆以為王家大女婿是說著玩的,臉一紅笑笑說:“都是兄弟們,電視機放在誰家都一樣的!”
哪知,王奶奶的生日過后沒有幾天,王奶奶竟聽了女婿的話,叫王大把彩電搬過去。王大的老婆馬上就過來把彩電搬走了。
在地里干活的王三兩口子到家里一看,彩電沒有了,再一問王奶奶,王奶奶說彩電送給了王大。王三的老婆頓時暴跳如雷,立即到王大家要搬回電視機。
王大老婆堅決不讓,說:“大姑父已經(jīng)說過了,彩電就該放我家的,你們家的那個王大龍是抱養(yǎng)來的,不是奶奶的嫡親孫子,彩電放在你們家沒有道理!”
王三老婆一聽這話更像是針刺到了心上,回想當初自己因為遲遲不生育才抱養(yǎng)了這個孩子,現(xiàn)在竟然被別人當成了笑柄,真是又氣又疼,于是跺著腳大罵了半天大姑父和王大一家都不是個東西,但最后也沒有能把彩電弄回來。
幾天后,王三老婆突然從娘家搬來了救兵,直奔王大家屋后的那棵大榆樹。榆樹真的很大,一人摟抱不過來。王大和老婆看王三家人多勢眾,也不敢多說什么,任他們將大樹鋸倒抬走了。從此,王大和王三針鋒相對,特別是王大老婆和王三老婆常常為一點小事大吵大罵。王三家還和大姑父斷絕了關(guān)系,互不來往。
自從王大老婆把彩電搬走,王三和老婆就拒絕贍養(yǎng)王奶奶了,不僅不再讓王奶奶住在自己家里,就連每年的口糧和零花錢也不給了。村干部找王三兩口子,要他們盡贍養(yǎng)義務(wù),王三老婆說:“你們跟王大、王二去說吧,我們沒有得到老東西什么好處,還盡什么贍養(yǎng)義務(wù)呢?”
王二遠在外地,得知兄弟因為一臺電視機鬧得不可開交,他就打電話給王大說:“今后你們就不要老三出錢出糧了,你和大嫂照應(yīng)好老母親,平時看病和零花錢都有我給。”他也說話算數(shù),每年都要寄回三、五千塊錢給王奶奶。
其實,王奶奶也用不了這么多錢,王大沒錢用的時候,也常;ㄍ跄棠痰腻X。王三和老婆心中都有數(shù),可是沒有辦法,兩個孩子上學沒有錢寧愿跟別人借,也不跟王奶奶和王大家借。
轉(zhuǎn)眼過去了20多年,王奶奶也一直在王大家生活。除非王三家有了什么喜事,在別人的勸說下,王三才將母親叫過去吃上一頓飯。這期間,王奶奶的腿腳還靈便,還能洗衣粉做飯,生活還能自理,經(jīng)濟上又有王二的支助,所以王大家也沒有因為照應(yīng)王奶奶而操太多的心。當然和王三家也沒有多少往來。
也是這期間,王三的兒子就是那個抱養(yǎng)的孩子王大龍,從小學讀到高中還考上了一所大學,大學畢業(yè)還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王大龍雖然是王三家抱養(yǎng)的,可讓鄉(xiāng)鄰們沒想到的是,王大龍卻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自從王大龍有了工作,每次回來不僅給父母帶錢就是帶物,還要給王奶奶一點零花錢帶些好吃的東西。有一回過年,王大龍跟父母說:“爸、媽,為什么奶奶一直在大伯家生活呢?怎么不把她接到我們家生活一段日子呢?你們不也是奶奶的兒子媳婦嗎?”
王三老婆說:“小孩子你不懂,以前你奶奶對大伯家好對我們不好,當然就該你大伯家服侍了,不關(guān)我們的事。”
王大龍說:“這怎么能沒有你們的事情呢?不管以前奶奶對你們好不好,你們也都有照應(yīng)奶奶的義務(wù)啊!即使以前奶奶真的做錯了什么事情,現(xiàn)在你們也該原諒她,畢竟她已經(jīng)老了又生病臥床不起。你們想想,如果你們老了又生了病,我也不管不問,你們會怎么想呢?”
王三和老婆聽了兒子這樣說,一下子沉默了起來。
之后不久的一天,王三和老婆就把王奶奶接到自己家里生活了。王三還和王大約定,王奶奶由兩家輪流照應(yīng)。王二遠在外地來往不便,就不要他天天在奶奶身邊照應(yīng)了,經(jīng)濟上給點贊助就行了。
鄉(xiāng)鄰們看到王三兩口子一把屎一把尿地服侍王奶奶,都說王三和老婆真的變了,變得孝順了,王奶奶哪天離開人世也能閉上眼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