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祥不教書已有兩年余了,他或許永遠都不敢想,三十載漫長的教書時光是如何度過的,每當(dāng)回憶起來,那一幕又一幕,便顯得愈發(fā)漫長,漫長……
故事要從三十二年前的一個冬天說起,這個冬天來得比往年早了許多。只見那一方斜斜的陽光照在百里村的土地上,光芒格外地耀眼,把村口那棵小樹苗的身影拉得長長的,相當(dāng)纖瘦。雪在昨夜已經(jīng)停了,但村道上仍鋪著厚厚的一層白色,那光明晃晃一照,愣是像張貂絨毯子。
陽光正好,卻絲毫沒有暖意,一陣?yán)滹L(fēng)夾著雪撲面吹來,忍不住打了好幾個寒顫。
村里正熱鬧著,鞭炮從村口一直掛到了袁家院子,紅火火一串連一串,極好看。您肯定覺得奇怪,又不是過年,怎地排場如此隆重。卻原來,是袁家有了喜事,什么喜事,袁家老兩口的獨生兒子從省城大學(xué)畢業(yè)回來。的確是件喜事,百里村人世代耕種為生,哪里有什么機會念書,更別說上省城了。
對于兒子這等光宗耀祖的大事,袁家老兩口可上心得很,一收到兒子的報喜信便立馬把左鄰右舍、前街后巷給通知了個遍,于是整個村一同沉浸在這份喜悅里。有真心替他們一家子開心的,也有羨慕不已的,還有瞧不起他們一家子的。不過,更多的是替他們一家開心的。瞅瞅,這群人從一大早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已經(jīng)忙了起來,鄉(xiāng)親們是各司其職:有的幫忙做飯掌勺,有的幫忙擺桌子椅子,還有的幫忙布置院子……好一片熱鬧非凡。
時近中午,日光澄黃的顏色將腳下這方黃土地映得愈發(fā)鮮艷。菜已經(jīng)上齊,一切也已就緒,連百里村最德高望重的趙支書也來了。但是,今天的主角卻還沒出現(xiàn),別急,趁著人齊,讓我來為您介紹介紹這位主角。
這位主角名叫袁永祥,據(jù)說他出生那晚紅光漫天,天象大異。父母和鄉(xiāng)里人便都覺得這個娃兒身份非同尋常,更兼之為袁家獨苗,父母怎能不稀罕,從小便對其疼愛有加,不讓干一分累活重活。慢慢長大后,更是對其寄予厚望。沒成想,這娃兒也爭氣,高考以全鎮(zhèn)前三名的成績考進了省城里最好的學(xué)校。父母得知兒子如此爭氣,自然是喜不自勝,雖說擔(dān)憂學(xué)費難湊,為了兒子前程,老兩口仍是牙一咬,到處東拼西湊,終于把學(xué)費湊齊。
老兩口送兒子去省城上學(xué)的那一天,天空下著毛毛細雨,袁永祥肩上背著他母親親手縫的藍布書包,手則提著兩個大尼龍袋,里頭裝的大多是些生活物什。老兩口送至村口,便停下了腳步,靜靜地佇立著,像極了他們田里不會動的稻草人。袁永祥已經(jīng)走出了老遠,他習(xí)慣性地回了下頭,這才發(fā)現(xiàn)父母還沒離去,一直在目送自己。這時,漫天的雨花紛紛墜落,沾濕了這一條長長的村道,再望不見來時的路,更濕了袁永祥的雙眼……
四年的時間,袁永祥學(xué)有所成,終于可以如愿成為一名老師了。他回來了,村口的鞭炮被點燃了,一串接一串,一個接一個地爆,那個聲音,如同數(shù)匹馬兒奔騰而來,越來越近,一直到袁家院子。
四周有渾濁的灰白氣體徐徐上升,有一個高高瘦瘦的身影穿拂而來。眾人看得清楚,不是袁永祥還能是誰?袁家老兩口跑著迎上前去,還是母親忍不住地掉了淚,父親則是一臉欣慰地笑著,牽動了眼角的皺紋……一家三口又團圓了,真是高興事。
眾人開始入席,共同享受屬于袁家的喜悅。動筷還沒多久,倒是村支書先講了話,“咱百里村今兒個出了位狀元,袁家真是了不起,了不起啊。”村支書已經(jīng)六十二歲了,黝黑的臉上總泛著兩朵酡紅,好似喝醉酒的模樣,一講話便也醉意十足。眾人點頭表示贊同,紛紛起身向袁家祝酒。
袁永祥身穿一件白色豎領(lǐng)襯衫,搭一條黑色西褲,俊秀的面容在陽光下更添了幾分清朗。
幾杯高粱酒下肚,眾人便已有些微醉了,臉上都是淺淺紅光,有些酒量不佳的人早趴在桌上一動不動了。村支書身子一晃一晃的,站不穩(wěn)腳似的,連說話都變得斷斷續(xù)續(xù)的:“祥子,你,你,你畢業(yè)了,畢業(yè)了之后干啥子?”村支書問的這句話,也正是袁家老兩口和眾人想要問的。院子里驀地變得安靜起來,所有的人因為這個問題仿佛都清醒了過來,注意力全都轉(zhuǎn)移到了袁永祥的身上。
只見袁永祥攙住了村支書,含笑說道:“我想留在村里教書。”
話畢,眾人無不目瞪口呆,別人是巴不得往省城去,而袁永祥倒好,竟是要留在村里,這鳥不拉屎的地兒。
袁永祥的父親原本坐著,聽完這句話的時候就站了起來,將嘴里叼著的煙斗一滾腦扣在了桌上。他徑直走到袁永祥身前,伸出手就是一巴掌,那一巴掌落在袁永祥的臉上,聲音相當(dāng)?shù)厍宕唷?/span>
眾人嘩然,袁永祥的母親雖不贊同兒子的做法,卻仍然上前來勸,伸出雙臂擋在了袁永祥身前。父親搖搖頭,氣得渾身發(fā)抖,“你這是在胡鬧。”說罷,頭也不回就走了。
村支書一臉大夢初醒的模樣,他走過來拍拍袁永祥的肩膀,一臉的贊許,“好孩子。”
母親沒說什么,也是搖搖頭,和鄰居一起默默地收拾了起來。
原本熱鬧的景象,卻弄得不歡而散。
眾人以為這一件事就這么過去了,卻沒想到袁永祥是來真的。他先是把在省城的東西搬回了村里,又跟百里村的村支書和幾位長輩商量好了,決定在村祠堂辦學(xué)?刹,他們正忙著把村祠堂進行一個改造呢!稀奇稀奇,開天辟地頭一回。
此事一出,整個百里村上上下下鬧得沸沸揚揚的。就這幾天的工夫,袁家的門檻都快被人踏平了。上門的人幾乎都是來探問自家孩子上學(xué)堂之事,個個拎著些土特產(chǎn)。有用竹籃子裝著的雞蛋,有用油紙包著的豬肉,還有在樹上剛打下來的半筐栗子。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隔壁老田叔家牽過來的一頭水牛。
袁永祥不在家,便是袁家老兩口幫著接待這些上門的人。唉!嘆一聲父母真是不容易,再怎么不贊同孩子的做法,卻仍然改變不了疼愛兒子的心,這血濃于水的親情啊!而袁永祥呢,他此時正在村祠堂里收拾東西,他和村里人商量過了,把祠堂正廳作為課室,畢竟正廳是比較寬敞的,足以容納下幾十人。
祠堂正廳供奉著百里村歷代祖先的牌位,左右兩側(cè)放著兩面紅漆大木牌,上面斗大的黑字寫著:肅靜,回避。袁永祥整了整衣服,恭恭正正地朝眾位祖先鞠了一躬。禮畢,便拿出了一張大紅布,將牌位一一放在紅布上,然后包好供奉到側(cè)廳去。如此便只剩下打掃與布置了,村支書叫了外孫女過來幫袁永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也是妙極。
村支書的外孫女劉巧穗與袁永祥自小便訂有婚約,兩人雖算不得青梅竹馬,但關(guān)系總是不一樣的,如今見了面,只怕彼此也是有情的。
劉巧穗今天穿了件薄薄的粉襖子,套一條灰色的褲子,顯得嬌嫩欲滴。頭上扎一條長長的麻花辮,彎彎的柳葉眉下一雙橫波目,款款深情,臉是鵝蛋型的,一笑就能看見兩個淺淺的梨渦,最好看的還是那張小嘴,總笑得甜甜的。
從前袁永祥在省城讀書時,什么樣的女孩子沒見過,但他心里總念著這位劉巧穗姑娘。
兩個人干活也是極快,才一會兒,眼看廳里已被打掃得干干凈凈。
袁永祥倒了水端過來,劉巧穗正好口渴,便伸手來接,卻沒想水是剛燒開的,裝在瓷杯里,連杯子都變得滾燙。劉巧穗燙得縮回了手,袁永祥忙把東西放下,輕輕拉過劉巧穗的手,放在嘴邊呼氣,邊呼邊問:“疼嗎?”劉巧穗一臉羞紅,心里又喜又驚,只揺揺頭,“不疼。”
祠堂里不知何時跑進來幾個小孩子,看到袁永祥和劉巧穗這等模樣,撲地笑出了聲,嚇得他二人慌忙撤了手。這幾個小孩子哪肯放過他們,編了幾句歌唱著:“阿哥和小妹,祠堂來約會,大手拉小手,訴呀訴心窩窩。”
學(xué)堂是在三天后辦起來的,總共來了十名學(xué)生。他們沒有筆,也沒有紙,袁永祥只好把自己的一些筆和本子發(fā)給他們。學(xué)堂剛開始還辦得有模有樣的,可大約過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學(xué)生的數(shù)量不增反減,直到剩下了最后兩名。
一日,袁永祥正給學(xué)生上著課,卻見有人闖了進來,仔細一看,原來是他們家隔壁的田嬸。沒等袁永祥說話,這位田嬸便嚷嚷起來,“上的都是啥子課,一上就上了那么長時間,不是學(xué)會寫自己名字就可以了嗎?”嚷嚷完便攛掇著自己的兩個孩子收東西走人。袁永祥剛欲上前勸阻,只聽得田嬸笑嘻嘻道:“您家里拴的牛還有這兩個娃兒我可都領(lǐng)走了,田里可一堆活沒干呢。”說完便領(lǐng)著孩子,一搖三擺地出去了。
惟余袁永祥和這空蕩蕩的學(xué)堂;蛘,這兒算不得學(xué)堂,曾經(jīng)它是祠堂的時候,至少是眾人的信仰與寄托,可現(xiàn)在,它什么也不是。
袁永祥回到家的時候已經(jīng)是傍晚時分了,抬頭間,天際已是紅霞漫天,間雜著一絲絲橘黃色,小小的蜻蜓成群結(jié)隊地低飛在半空,那光將它們的翅膀映得格外絢爛透明,如夢似幻。袁永祥一踏進家門,就看到了父親正卷著褲腿,盤著腳坐在炕頭抽著煙,半瞇著眼,干瘦的臉上堆滿細深的紋。袁永祥的步子踏得極輕,可卻仍是被父親發(fā)覺,便是父親沙啞沉重的聲音,“回來了?”袁永祥停下腳步,原地站著,聲音低低地回了句,“回來了。”
回家的路上,袁永祥已經(jīng)做好了一切的準(zhǔn)備,他知道自己是個不孝的兒子,即使父母對他是打是罵,他也會一一去承受。
說話間,母親從里屋出來,看到他們父子倆沉默不語,便說道:“飯做好了,我們吃飯去吧。”
同樣溫暖的話語與場景,仿佛一切從未發(fā)生過。袁永祥看著父親母親,心里很不是滋味。那天晚上,袁永祥坐在書桌前寫文章,從天黑一直寫到了天亮。
第二天一大早,村支書便來到了袁永祥家里,一來也就直入主題,“祥兒和我家穗兒打小就訂了婚約,如今他們也都大了,倒該趁早把婚事辦了。”不愧是村支書,語氣里的威嚴(yán)與魄力十足十的,不像是來談親事,反而像是在下命令。袁永祥父母也是有這個意思的,只因永祥一事無成,這才遲遲不敢開口。當(dāng)父母的,哪一個不想快些抱孫子。
就這樣,袁永祥和劉巧穗的婚事在月初的一個黃道吉日完成了,辦得簡單,卻不失隆重。
過了幾天,袁永祥收到了來自省城一所公立小學(xué)的聘任書,這個消息一下子便流傳了開來,有人笑言,“結(jié)了婚,沖了個喜,好運氣趕著就來了。”
袁家老兩口,自然歡喜得很,辛苦了大半生把兒子拉扯大,終于到了享清福的時候。
就在這時,村支書領(lǐng)著隔壁村的幾位村民過來袁家,說是找袁永祥有事。原來,是隔壁村的村民聽聞百里村有位教書先生,于是想過來請他過去教孩子們。袁家老兩口自然是不同意的,兩口子幾乎達成了一致,說出來的話都幾乎是一模一樣,“永祥剛收到了省城公立小學(xué)的聘任書,就只等著去報到了,真的是不好意思。”村民們也識趣,不好再強求,便各自散了。
倒是袁永祥回來聽說這件事,不禁有些動搖,這些年來,他可一直想為鄉(xiāng)里的人做些貢獻,因為他知道,他是農(nóng)民的兒子,是這一方水土滋養(yǎng)著自己。
袁家老兩口曉得兒子的脾性,總有意無意地避開在村里教書的話題,一直在心里祈禱著永祥去省城公立小學(xué)報到的日子快一些到來。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不該來的也已經(jīng)來了。
報到的那一天早上,太陽剛剛才升起,細霧初散,四面仍是一片迷蒙。袁家老兩口和巧穗把永祥送至村口,仿佛要久別似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任由金色的陽光在臉上烙下一個個淺淺的印記。
袁永祥朝父母鞠了一躬,看了看巧穗,輕聲說道:“你們好好保重,我得空了一定回來和你們團圓。”
村口的那一棵小樹不知什么時候長高了,挺立著驕傲的身軀。
這樣的場景,更像有意地渲染離別氣氛。總是要走的,袁永祥下定了決心,轉(zhuǎn)身就走,邁出了離鄉(xiāng)的第一步,那個腳印陷進了黃土里去,深深地陷進去了。
可袁永祥剛走出沒幾步,就聽到了不遠處的呼喚聲,而且愈來愈近,那一聲又一聲的呼喚,是那么熟悉,又好像那么陌生,聲音更加清晰了,袁永祥聽得入神,仿佛在反復(fù)地呼喚著同一個名字,“袁老師,袁老師,袁老師……”
前面的山溝跑過來十個小孩,他們跑得快極了,他們邊跑邊喊,臉上洋溢著天真與歡欣。袁永祥一怔,站在了原地,他聽到了,他看到了,那十個小孩,不就是自己教的那十名學(xué)生嗎?
終于,那十個小孩來到了袁永祥的跟前,他們的臉上停駐著一式一樣的笑容,陽光下笑得如此燦爛。身子高的孩子就拉著袁永祥的手,身子小的孩子索性就抱住了袁永祥的腿,剩下的孩子就把袁永祥圍住。袁永祥看著孩子們,覺得有趣,更覺得欣慰,他們是要留住自己啊!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袁老師,您不要走,別離開我們。”
袁家老兩口和巧穗趕忙上前拉開那些孩子,附近的村民看到這里如此熱鬧,便都圍了上來。一時之間,氣氛略顯怪異,直到村支書的到來才打破了這份怪異。
村支書身后跟著好幾位村民,分別是那十個小孩的父母,他們看見袁家人,竟羞愧得低下了頭,畢竟他們的行為是對不住袁家眾人的。但是今天他們卻又不得不厚著臉皮來求袁永祥留下,因為他們從自己孩子的身上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
于是,村民和孩子們一同懇求袁永祥留下。袁永祥看著這些人,他心軟了。終于,他還是選擇了留下。
袁永祥回來了,他在祠堂門梁上貼了一張紅紙,紅紙上是字跡清晰好看的四個大字:百里小學(xué)。
他知道,這幾個字對于學(xué)生們異常重要。有了學(xué)校,學(xué)生們也就有了家,知識也就有了歸處。
雖然這所百里小學(xué)只有一位老師,但卻肩負(fù)著語文、數(shù)學(xué)、歷史、思想品德、音樂五個科目的教學(xué)。
有一天,袁永祥一遍一遍地教著學(xué)生們讀詩,寬敞的教室內(nèi)充斥著瑯瑯的讀書聲,相當(dāng)?shù)厍鍙貝偠?ldquo;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的吐絲,蠟炬的燃燒,這樣的境界,正是為人師者最好的寫照,更是袁永祥所追求的,傾其自身所有,不遺余力地照亮學(xué)生們的求學(xué)路……
轉(zhuǎn)眼已經(jīng)到了百里村最冷的時候,雪接連著下了好幾天,漫天的雪傾覆而下,飄飄灑灑,仿佛鵝毛似地在半空繞圈,然后零落在那片早已白芒芒的土地上,交融成一體,滿眼的白色,純潔干凈。
因為下雪的緣故,加之雪天路滑,袁永祥擔(dān)心學(xué)生們的安全,每天早上都是6點鐘便去接學(xué)生,逐個逐個地接。大冷天的,袁永祥卻總累得一身汗。巧穗心疼永祥,也會過來幫忙,漸漸的倒成了袁老師的助手。
就這樣,春來暑往,一年又一年,袁永祥的百里小學(xué)越來越多的學(xué)生,而袁永祥也從一個熱血青年變成了年近花甲的白發(fā)老者。他清楚地記得,在第十四個年頭的時候,原本是有機會到省城去的,可是他沒有去,他問過學(xué)生們,“袁老師要去省城,不能教你們了怎么辦?”學(xué)生們急得抱住袁永祥,哭出了聲,“袁老師,求求你不要走。”聽完,袁永祥又留了下來,一直到現(xiàn)在。
這幾年在政府的幫扶下,百里小學(xué)的各方面都改觀了,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人力。但不變的仍然是袁老師總教給學(xué)生們唱的那首歌——《一分錢》,它的歌聲數(shù)年來流傳在百里小學(xué)的每個地方,穿透了每個角落。
在教室黑板上,紅色的粉筆字端端正正,書寫與賦予著一種獨特的美,“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送到警察叔叔手里邊……”
巧穗一直陪伴在袁永祥身邊,她不解袁永祥教《一分錢》這首歌的含義,便問道:“為什么你總教學(xué)生們這首歌呢?”袁永祥輕輕地笑了,顯得一臉自在,“我就是想告訴學(xué)生們,即使撿到一分錢也應(yīng)該交給警察叔叔。”他頓一頓,又說:“有沒有一分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xué)生們明白拾金不昧的道理……”
時光荏苒不再,過去的終究是過去了,三十余載,就這么彈指一揮間。是啊,不知不覺的,袁永祥,這位真正的人民教師,真正的好老師……他,光榮地退休了。
雖然是退休了,但袁永祥時常會到百里小學(xué)走走,看看。往昔的祠堂式教室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高高林立的教學(xué)樓。偌大的校園里,栽種了許多的樹木,但這些樹木的長勢遠不及村口那一棵樹。
當(dāng)年村口不起眼的小樹,如今都不知道換了多少次葉子,抽了多少回新芽。而這一棵樹,也已經(jīng)老了,駝著的腰再也挺不直了,長長的皺紋刻進了皮肉里去,滄桑滿布?墒,它仍然是那么惹人喜愛,瞧,樹蔭下好多的孩子在看書呢。聽,他們還在朗讀呢。
那是一種怎樣的靈韻,追憶著過去的年年月月,遠方有安靜認(rèn)真的讀書聲——我從故鄉(xiāng)離去,又從遠方歸來,為了小樹長青,耗盡青春年少,一年又一年,我也想過放棄,但看到了桃李滿人間,我將等待,繼續(xù)等待,親愛的小樹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