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軀濟難,以身許國 |
——甲午海戰(zhàn)英雄徐希顏的故事 |
|
夏照強 |
徐希顏,字少泉,1871年生于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富饒的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13歲考入考入天津水師學堂,20歲來到山東威海劉公島北洋艦隊擔任中下級軍官。23歲調(diào)充北洋海軍主力艦“來遠”艦魚雷大副,同年在中日黃海海戰(zhàn)中戰(zhàn)死。
徐希顏小的時候,聰慧伶俐,愛好讀書,看過的文章過目不忘,幾天之后還能原文復述出來,同大人講話時的一些見解言論讓大人們都驚訝無比,在上私塾時就被當?shù)厝朔Q為“神童”。他還喜歡歷史故事,尤其崇拜南宋的民族英雄岳飛,在做人處事上處處以岳飛為榜樣,養(yǎng)成了忠誠勇猛的性格。 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洋務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而當時發(fā)生的“日吞琉球”、“法占越南”事件,讓當時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深刻意識到,列強的威脅主要來自海上。他開始提出“海防論“,積極倡議建立近代化的海軍。定購鐵甲艦,組建北、東、南三洋艦隊,并輔以沿海陸防,形成了中國近代海防戰(zhàn)略。中法戰(zhàn)爭后,福建船政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清政府于1885年(光緒十一年)成立海軍衙門,醇親王總理海軍事務,李鴻章為會辦,北洋水師建設成軍。1880年(清光緒六年)8月,李鴻章奏設了天津水師學堂,專門為北洋海軍培養(yǎng)管、駕人才。 光緒九年(1883年),徐希顏跟隨父親旅居天津。此時恰逢天津水師學堂招生,徐希顏看到招生簡章后異常高興,當即決定報考。 當徐希顏把報考水師學堂的想法告訴家人時,卻遭到了全家人的堅決反對。當時科舉制度還沒有廢除,通過科考進入仕途、出人頭地,是當時絕大部分讀書人的夢想,以徐希顏的天資,進不得三甲,中個舉人還是沒有多少懸念的,所以走科舉“正途”才是最好的選擇。更何況,天津水師學堂還是一所“地方”學校。 但是博覽群書的徐希顏仿佛早就看出了科舉制度已經(jīng)遠遠落后于這個時代了,早晚會被淘汰,他像著了魔一樣,每日向父母講道理,苦苦哀求,最后終于說服父親,幾天后,又說服了母親,參加了水師學堂的招生考試,此時,徐希顏才剛滿十三歲。 最終,徐希顏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天津水師學堂第二屆駕駛班。在學堂,除了學習傳統(tǒng)國學,還要精通英語、氣象、地理、微積分、駕駛、測量、演放魚雷等科目,另有步兵操練、槍炮法理等,徐希顏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知識世界,眼界大開,他努力學習各項知識,每次的成績都名列前茅。光緒十三年(1887年)11月,徐希顏畢業(yè),畢業(yè)大考由李鴻章親臨水師學堂閱視,嚴復主持。通過考試后,根據(jù)章程,徐希顏被獎以把總(一種官職)。經(jīng)過了練船等艱苦的海上實習,光緒十七年(1891年),徐希顏來到山東威海劉公島,派充北洋海軍“平遠”艦三副,成為北洋海軍一名中下級軍官。第二年,徐希顏調(diào)署康濟練船大副。光緒二十年(1894年)春,徐希顏升署北洋海軍右翼左營守備,調(diào)充北洋海軍主力艦“來遠”艦魚雷大副。小小年紀就走向如此重要的崗位,徐希顏老家的鄉(xiāng)親們都對他刮目相看,家人也為之自豪。 難舍親情,奏蕭辭母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軍在中國領海內(nèi)肆意制造事端,昏庸膽小的西太后為息事寧人,委派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人去與日軍講和,傲慢無禮的日軍卻將中國商船擊沉。黃海之上,波詭云密。但是朝堂上下許多人還沉浸在“天朝大國”的美夢當中不可自拔,認為小小的日本絕對不敢對大清有更多的過分之舉。 但是,經(jīng)常閱讀各國時事政聞,對朝廷腐敗也略有所聞的徐希顏卻有著不好的預感,日本的頻繁挑釁行動,顯示出他們似乎已經(jīng)做足了戰(zhàn)爭的準備,兩國之間難免要有一場惡戰(zhàn),而總部在劉公島的北洋艦隊,在經(jīng)歷了“亞洲第一”的短暫輝煌后,就是后面多年的疏于備戰(zhàn),武器性能也原地踏步,一直沒有升級換代。 徐希顏要求回到老家看望母親,被批準。徐希顏陪老母住了一些時日,遲遲不提回劉公島艦隊的事,徐母也是知書達理之人,見狀不免有些擔憂。 這天,徐母說到:“兒呀,媽知道你一直在牽掛著我,也知道你回到威海后可能會參加慘烈的戰(zhàn)斗,兇多吉少,但是,即使這樣,母親也不希望你是個貪生怕死之人……母親知道你最崇拜的人是岳飛,現(xiàn)在正值劉公島和北洋艦隊用人之際,你還是趕緊回去吧。”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徐希顏就來到母親的臥室,向母親拜別。然后,他拿來一只長蕭,走進自己的臥室,倚靠著枕頭,吹奏起來。 開始蕭聲比較低沉,如泣如訴,不一會,蕭聲開始變得慘厲悲健起來,蕭聲傳出屋外,回蕩在樹梢,久久不絕,把街坊鄰居都驚動了,紛紛過來探望。徐希顏又吹奏了一會,直到曲終。只見他猛然扔掉長蕭,拿起佩劍,走出屋外,躍身上馬,加鞭出城而去,再也沒有回頭。 徐希顏回到威海后,發(fā)現(xiàn)北洋艦隊的官兵們已經(jīng)接到命令,積極操練備戰(zhàn)。徐希顏從威海劉公島給母親寄了一封家書,上面有這樣一句話:“以身許國,盡忠不能盡孝……”同時又給自己的妻子寫了一封信,托付后事,要求妻子在自己萬一不測后“勗以事母”。 面對著即將到來的不可避免的惡戰(zhàn),徐希顏已經(jīng)做好了戰(zhàn)死沙場的準備。 勇戰(zhàn)倭寇,丹心長存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海戰(zhàn)爆發(fā)。中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艦隊完成護送援軍任務準備返回旅順時,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黃海海面上與日本聯(lián)合艦隊遭遇。開戰(zhàn)時,中國擁有有10艘軍艦,日本擁有12艘軍艦。此時的徐希顏,隨“來遠”艦參加了這一慘烈的海戰(zhàn)。 海戰(zhàn)中,“來遠”艦表現(xiàn)勇猛。向日本掉隊的軍艦“赤城”號發(fā)起攻擊,艦長板垣八郎太少佐當場斃命。當時日軍使用了本國新發(fā)明的的“下瀨火藥”,落在船甲板上,能使鋼鐵為之燃燒。激戰(zhàn)中,“來遠”艦艦尾不幸中彈,燃起熊熊大火,火勢一直蔓延到鍋爐艙附近。駕駛二副謝葆璋等人,率領官兵奮力救火。在一些官兵忙于救火之時,徐希顏奮不顧身,協(xié)助管帶邱寶仁和幫帶大副繼續(xù)指揮“來遠”作戰(zhàn),發(fā)炮多次擊中日艦。激戰(zhàn)之際,一發(fā)炮彈飛來,在徐希顏身邊爆炸,徐希顏雙腿被炸斷,氣絕暈倒。此時全艦官兵正在酣戰(zhàn),根本來不及救治傷員,任由徐希顏血流如注,最后氣竭而亡,時年僅23歲。 徐希顏等人的英勇反擊,為“來遠”艦的自救爭取了時間,后來“來遠”艦駛至淺水區(qū),待火勢稍微得以控制后,又返回了戰(zhàn)場,繼續(xù)參加戰(zhàn)斗。雖然”來遠”艦自身傷亡慘重,但也重創(chuàng)了日本的“赤城”號,使之幾乎喪失了戰(zhàn)斗能力。 戰(zhàn)爭結束后,清廷頒諭獎恤海軍作戰(zhàn)有功將士及陣亡將士,對徐希顏從優(yōu)給恤,下詔優(yōu)待他的家人以及后代。 徐希顏年紀輕輕,猶懷報國之心,刻苦學習,只為中華強大,面對強敵,無所畏懼,英勇戰(zhàn)斗,矢志赴死,他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故事值得我們永遠傳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