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訓:“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所謂“嚴于律己”,就是嚴格約束自己,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個人也有個人的"紀律",這個"紀律"是對自己的高要求,做到自我批評和自我檢討。所謂“寬以待人”,則是面對各種誤解和委屈而毫無怨恨之心,以德抱怨而不計較;不過高要求別人,允許別人有缺點;給別人時間和空間,讓他去改進自己的缺點;給別人機會,讓他屏蔽自己的缺點,不要評論別人的缺點,不要宣傳別人的缺點,更不要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古人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即是這個道理。
我們處在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個體意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為人處事的行為方式和習慣,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得非常復雜,尤其是朋友同事之間,相處時間長,關系處理起來顯得更加微妙。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乃是與他人處好關系的關鍵。“寬以待人,嚴于律己”中的律己就是自律,是自己能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道德規(guī)范,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給自己的言行舉止定一把看不見的尺,在心中丈量出一個標準并嚴格執(zhí)行,不做作的堅持,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堅持自律,成功會離你更近……可惜的是,很多人寧愿做小人也絕不做君子。 指責別人或許是容易的,而反省自己確乎是難上加難的!很多人選擇的不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是“嚴以待人寬以律己”。他們總是用顯微鏡來看別人的缺點,而對自己的種種不端則往往是熟視無睹的。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風氣,我們還是要努力倡導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好傳統(tǒng)的。還是多些寬容吧,對社會、對他人、對環(huán)境,這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所在。 還是多點苛刻吧,對自己、對自我、對自私,這才是提高自我能力的動力源泉。要求自己嚴一點,對待別人寬一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好嗎?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勝心。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一些非原則性問題為什么不得理也讓人三分,而顯示綽約柔順的君子風度呢?可有些人就是不這樣想,對一些小小不然的皮毛問題爭得不亦樂乎,非得說上幾點兒理由,誰也不肯甘拜下風,說著就較起真來,以至于非得決一雌雄才算罷休,結果大打出手,或者鬧得不歡而散,朋友結怨,反目成仇。假如對于一些非原則性問題,給朋友一個臺階,滿足一下朋友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不但朋友之間的友情得到加深,而且還顯示出你的胸襟之坦蕩、修養(yǎng)之深厚。
這種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態(tài)度,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可以減少生活中、許多不必要的摩擦和紛爭。如果不是這樣,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這也不順眼,那也不合適,思想感情格格不入,一語不和就“針尖對麥芒”,那么一句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鬧得不可收拾,甚至會帶來終生遺憾。俗話說“心底無私天地寬,人到無求品自高”,事實證明,一個人只要能跳出個人的圈子,才能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惟有才如此,才能在正確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古有明訓:“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對于我們自身的小過失,理當嚴加戒律,嚴加苛責自我,這是關于修身的問題,不可輕忽。但是對于別人的小過失,我們卻該給予以寬容,切不可再度加以譴責,而傷了他人的自尊,影響彼此之間的和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