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教書育人的殿堂;課堂,是離知識最近的地方。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吸收更多,更快樂的學習。本學期我所承擔的是大二大三兩個年級的兩門專業(yè)主干課程,開學之初至現(xiàn)在,我一直在摸索一種可以讓學生愛上課堂的教學模式。我所理解的課堂,不應該只是呆板的講授,而應強調在人際交往中學習,強調讓課堂真正地“動”起來。這個“動”是一種“互動”,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所有教育資源之間的一種互動。是交流信息、表達情感的有效途徑,是培養(yǎng)語言表達、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教學過程的互動,核心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輕松學習、熱愛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因此課堂上順利進行互動式教學的前提和保障便是教師自身角色的轉變。傳統(tǒng)課堂中,我們習慣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知識傳遞模式,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就是教師很用心的傳授,但是學生卻無心聽取。因此,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應該把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使其積極地參與到互動中來,自由發(fā)表各自的觀點和看法。為了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教師的角色必須有所轉變,用發(fā)展的眼光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
首先,教師應成為學生自由個性的促進者。教育是民主的,學生要有自我意識的覺醒,充分釋放優(yōu)秀的個性潛能。所以,教師要重視營造課堂上民主的氛圍,做學生自由個性的促進者,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權,自由表達思想和情感,體會被尊重,進而積極進取,在專業(yè)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其次,教師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評價者。教師根據(jù)教材的內容,設置生動的教學情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并適時指導和幫助,同時作為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到學生的互動探討中,與學生一起完成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反思探究學習和生活的問題中掌握研究方法和步驟,使其解決認知沖突并獲得知識。教師要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教材去學習,為學生提供自由施展才華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重視他們的感情和意見。互動之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最后,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中真正的賞識者。課堂互動不是簡單的教學程序,而是通過有意義的互動達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塑造,它涉及到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信心、興趣和情感等方面。在課堂上,教師要成為每一個學生的賞識者,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又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新思維和新方法運用上的創(chuàng)新,同時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中應該以鼓勵式教學為主,不打擊,不諷刺,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肯定和贊賞,并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日后的課程學習中。
自由開放的課堂互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互動過程中,學生才能不斷地構建知識、提高技能、活躍思維、開拓視野,展現(xiàn)自己的人格和個性,從而提高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做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