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五四青年節(jié)到來之際,習總書記到北大考察時在師生座談會上這樣召喚青年:“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這是習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囑托實實在在又鼓舞人心。
從2013年至今,每年的此時,習總書記都會用他獨特的方式向青年一代傳遞他的期望與囑托。他之前的每次教誨都成為了青年一代的名言警句,令大家備受鼓舞。諸如:“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xiàn)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要敢于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等等。忽而想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我看到了一個青年從十六歲起初到黃土高原,從起初時的迷茫、彷徨,到后來的堅定目標。從與當地的鄉(xiāng)親們同吃同睡同勞動,到了解大山深處人們生活的境遇,深知百姓的哀樂與期望,從而在青年時代就立志。22歲離開陜北時,他已經有了堅定的人生目標——“要為人民做實事”。正因為如此,他樹立理想,才能讓青春因夢想而飛揚。
很多人說“誰的青春不迷茫”。的確,青春的迷茫和彷徨是不可避免的,習總書記用自己的經歷給青年人鼓舞打氣,他說:“一時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經歷。”他告訴同學們:“關鍵是要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wěn)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青春易逝,青年一代能做的就是在美好的時代不辜負時光,走過迷茫,擁有夢想,就要邁進,趁年輕,趁一切都來得及。
回顧歷史,五四青年節(jié)是對歷史承諾的擔當。北大是五四運動的發(fā)源地,習總書記在北大建校一百二十周年時再次來到北大,說明他對歷史的敬重和對青年的關注和寄望。作為青年一代,我們不僅要懂得并銘記五四愛國、民主、科學的精神,也應對當下社會負有時代的責任感,胸懷理想,努力奮斗,成為有作為的青年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