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這部小說歷來被視為對封建思想和科舉制度的批判,“孔乙己”是被封建思想和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至死的讀書人的縮影。近年來網(wǎng)絡上還出現(xiàn)了“孔乙己文學”,年輕人開始用“孔乙己”隱喻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生困境。有人認為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是年輕人和“孔乙己”一樣不愿意脫下“長衫”?墒敲撓“長衫”就能獲得幸福嗎?我們現(xiàn)在又該如何理解魯迅筆下的“長衫”呢?
魯迅的小說總能把寫實和象征完美融合,在《孔乙己》中也使用了許多象征符號,“長衫”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一種象征符號,即“意象”,它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征。迄今為止,對“長衫”的解讀已有數(shù)十種,但分門別類,不外乎以下幾種理解。
有人認為長衫象征著孔乙己的生命支柱和精神追求、迂腐窮酸以及對世俗社會的抗爭。有人將其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領域,將“長衫”視為讀書人身份和體面的象征。也有人認為“長衫”象征著一個人的自尊、精神、原則、底線。有人認為“長衫”意象隱喻著魯迅自己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清醒與焦慮。還有人認為執(zhí)著地穿著“長衫”是孔乙己“病態(tài)心理”的體現(xiàn),近似于“阿Q”的精神勝利法。
以上這些觀點皆有可取之處,都有利于豐滿我們對這部小說的認識。對于“長衫”這個意象,我們還可以如何理解呢?
竊認為“長衫”還可以理解為一個人最可寶貴之物。“長衫”對于孔乙己而言就是他最寶貴的東西,除此之外他別無長物,因此他一直倔強地將其穿在身上,這何嘗不是對世俗眼光的一種反抗。一個人最可寶貴的東西當然不能隨意丟棄,比如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所以孔乙己不肯脫下“長衫”完全在情理之中。一旦脫下“長衫”他也就不是“孔乙己”了。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寶貴之物,他連生命也不顧惜,這樣的“孔乙己”似乎比我們想象中要勇敢和悲壯。
魯迅本人特別偏愛《孔乙己》。上世紀30年代,日本友人要給魯迅出選集,魯迅提供的第一篇小說就是《孔乙己》。后來他在自選集中沒有選《狂人日記》《藥》等為他贏得文學名譽的小說而是選了《孔乙己》。據(jù)魯迅學生孫伏園回憶:“我曾問過魯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說最喜歡《孔乙己》。”魯迅認為《狂人日記》和《藥》在藝術上不夠含蓄蘊藉,屬于“遵命文學”。而《孔乙己》在藝術上更加圓滿,更切近魯迅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小說。所以對于這部小說,我們不能僅僅將其視為對封建思想和科舉制度的批判,F(xiàn)代的年輕人思想已經(jīng)非常前衛(wèi)和自由了,他們不會再被封建思想和科舉制度所困,難道他們就會主動脫下“長衫”了嗎?仍然有許多人不愿脫下“長衫”,因為那是一個人最寶貴的東西,值得誓死捍衛(wè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