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下午,我有幸參加了教師發(fā)展中心組織開展的“弘揚西遷精神,厚植教育家情懷”之參觀西安交大西遷博物館活動。這次參觀不僅是了解了交通大學西遷的歷史,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在這個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博物館里,我深刻感受到了西遷精神的偉大力量,也從中汲取了寶貴的教育啟示。
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2020年0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西安交通大學時的講話:“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我深刻感受到了“西遷精神”所蘊含的深厚愛國主義情感和堅定信念。這種精神讓我看到了在國家和民族需要時,知識分子們挺身而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它激勵我要時刻銘記歷史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西遷博物館以圖文實物和多媒體等展陳形式生動地再現了交通大學西遷的壯闊歷程,很多展品是交通大學廣大師生校友捐贈的實物。我有幸看到了錢學森先生在交通大學就讀時的成績單以及榮譽證書,還有景海鵬校友捐贈的宇航服和宇航鞋,郭文珺校友捐贈的奧運服等展品。西遷博物館的主題內容主要分為溯源、西遷和致遠三個部分。溯源介紹了交通大學的發(fā)展歷史,交通大學的前身是盛宣懷于1896年創(chuàng)辦的南洋公學。自南洋公學創(chuàng)立以來,交通大學秉持“求實學,務實業(yè)”的宗旨,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西遷呈現了西安交大從上海遷至西安支援國家西部建設的歷程,體現了老一輩西遷人不怕困難、無畏艱苦的學術態(tài)度和深深的家國情懷。致遠展示了西安交大在黨的領導下,進入新世紀后的發(fā)展情況。在歷經多次更名和遷址后,西安交通大學逐漸發(fā)展成為一所享有盛譽的高等學府,為中國和世界培養(yǎng)了大量杰出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社會領袖。
印象最為深刻是展館西遷主題部分。從上海到西安,從繁華都市到黃土高原,交通大學師生們面對的是艱苦的環(huán)境和未知的挑戰(zhàn)。然而,他們并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而是選擇了迎難而上,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在祖國的西部大地上書寫了輝煌篇章。在參觀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到了那些隨校西遷的教師們的照片和事跡。他們不僅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更在言傳身教中傳承了西遷精神。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為后來的教育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被這種精神深深打動。西遷精神所體現的愛國情懷、無私奉獻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正是我們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應該傳承和發(fā)揚的寶貴財富。它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地,無論面臨何種困難,我們都應該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應該向西遷的教師們學習,不僅要傳授專業(yè)知識,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和精神。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他們學會感恩、學會奉獻、學會擔當。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學服務。
此外,西遷精神還啟示我們要有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需要的人才。
總之,參觀西遷博物館讓我深刻感受到了西遷精神的偉大力量,也從中汲取了寶貴的教育啟示。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將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西遷精神,為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