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捕捉技術是近十幾年來十分熱門的電影數(shù)字制作技術,是一套記錄人類表演者的面部和身體動作并將其應用于數(shù)字角色的技術。是否隨著這項技術的發(fā)展能夠徹底改變銀幕角色的塑造方式成為電影數(shù)字技術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話題。在2009年,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聲稱,《阿凡達》所應用的表演捕捉系統(tǒng)可以獲得演員100%的表演。不是98%,不是95%,而是100%。演員們在片場創(chuàng)作的每一個細微差別都被保存下來。但這往往往是電影制作者們對真人與數(shù)字角色無縫銜接的理想化宣傳,不可否認這項技術為電影制作創(chuàng)新產生了不少影響,這項技術使得演員自身局限性減少,能夠更好地展示自身塑造多樣化角色的能力。
在當代電影中,越來越多的演員愿意嘗試運用動作捕捉技術塑造的角色,因為他們認為動作捕捉技術實現(xiàn)了拋開演員的外表,僅展示演員內涵和表演技巧的目的。演員們稱之為一個艱難的表演挑戰(zhàn)。正如邁克爾·契訶夫所說的,演員將自己“穿上”新角色的“想象的身體”。因為演員自身的條件,如膚色,身材,年齡等,都會對角色塑造有所限制。例如在《阿凡達》中的納美人,即使通過特效化妝,也無法達到統(tǒng)一的,貼近真實皮膚狀態(tài)的藍色膚色,也無法塑造高大且靈活的外星物種身材。與此同時,演員自身受到外表的限制而被劃分其“適合”扮演什么類型的角色。以擁有苗條身材,大眼睛和豐滿的嘴唇的墨西哥女演員Lupita Nyong’o 為例,她曾在《為奴十二年》中飾演的被毆打和暴力強奸的女人帕西,她在體態(tài)已經形成了對她所飾演角色的限制,她在采訪中談及希望使用動作捕捉技術扮演《星球大戰(zhàn)7》中的Maz Kanata來擺脫有關于她種族、性別以及性吸引力的束縛,渴望展示她的表演技巧和塑造多樣性角色的能力。除此之外,非白人演員在國際電影選角環(huán)境中受到了十分嚴重的限制,他們無法被選中去飾演好萊塢電影編劇筆下的類型化的白人角色。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因為不符合制片人心中的有色人種形象,而被化妝后的白人演員替代。例如在《大地》中的中國農民是由德國女演員Luise Rainer 扮演。這樣的情況被戲稱為“需要一個白人來扮演真正的亞洲人。在長期白人占有主導權的國際電影領域,種族劃分嚴重,電影觀眾的審美長期被白人文化概念塑造。而動作捕捉技術可以記錄演員動作,最終通過計算機圖像制作技術制作角色形象,達到讓觀眾忽略演員自身的外表條件的目的,打破了原有的熒幕審美習慣。給非白人演員更多的展現(xiàn)自身表演天賦的機會。
綜上所述,在電影中,運用動作捕捉技術可以使演員更大程度上的發(fā)揮表演技巧和展現(xiàn)表演天賦,而不是被限制在自身的外表條件中。這一點減小了對演員表演的生理限制,對電影人物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并且在選角方面具有更高的寬容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