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女變奏《關(guān)不住的女兒》來自芭蕾舞劇《關(guān)不住的女兒》,變奏最初是音樂中的概念,在舞劇中則是指作曲家在音樂的編排中,為男女主角單獨留出的獨舞舞段,能夠加強劇情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時也能展現(xiàn)舞蹈演員的精湛舞技,變奏在舞劇中出現(xiàn)頻率很高,一般分為男、女變奏,雙人變奏等。
舞劇誕生于1789年的法國,屬于前浪漫主義時期的舞蹈作品。它的特別之處有兩點,第一是“情節(jié)芭蕾”的代表作,是喬治.諾維爾舞蹈理念得以實現(xiàn)的第一步具有代表性的舞劇,第二是首次將舞劇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從王古希臘神話轉(zhuǎn)向平民生活,將“第三階級”的平民愛情故事搬上了舞臺。由此塑造了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的女主角麗薩,她的人物性格在與男主和劇中母親的互動中以及舞蹈中都有體現(xiàn),但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其單獨的變奏。
在舞劇的第一幕中的麗薩變奏,女主以grand jete 出場,輕快、有力的大跳展現(xiàn)了麗薩活潑的性格,跳躍到舞臺中間后soutenu en tournant配合隨后的port de bras加一系列舞步的配合,動靜結(jié)合,流暢舒展使觀眾感受到麗薩活潑之外也有溫柔靦腆的一面。在變奏的后半段大量的跳躍ecarte coupe grand assemble en tournant以及battement battu擊打等動作展現(xiàn)出女主麗薩的俏皮可愛、活潑機靈的特點,最后在變奏結(jié)束之際tour fouette加上腳尖上的小跳不僅能淋漓盡致的彰顯演員的高超技藝,更是將女主性格特點完整、全面的展現(xiàn)給觀眾,使觀眾能理解人物性格,清楚人物表達(dá)在欣賞舞劇時更能投入其中。
與此同時舞劇中麗薩與男主的綢帶舞、與母親的鈴鼓舞也是多角度,多維度的對女主形象的輔助展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