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師工作、學生學習的主戰(zhàn)場,怎樣通過構建高效課堂實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做為大學教師,筆者經常會在課后問自己:“今天這節(jié)課的反應好嗎?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嗎?”而結果往往是通過課堂上同學們的表現進行自我衡量。時間一長,筆者逐漸發(fā)現感覺效果良好的課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嚴肅的課堂中不乏有“聲音”,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談到的“三聲”,即笑聲、贊美聲和驚訝聲。
首先,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所謂的“笑聲”就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得課堂教學氛圍在嚴肅中不失活潑的一種反映。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總是板著臉上課,試圖憑借嚴厲及嚴肅的氛圍壓制學生,以提升課堂效果。事實上,在此氛圍下,學生經常會出現疲倦甚至抵觸的心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而“笑聲”有利于舒緩緊張的情緒,同時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fā)展,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生學習參與度會更大。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自然會更高。
其次,課堂教學中要有“贊美聲”。教師的職業(yè)病就是“糾錯”,家庭中如此,課堂上亦然。我們要允許并正視學生出錯,當發(fā)現學生有錯誤時,應該用鼓勵的“贊美聲”引導其得到正解。這些“贊美”,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而且能使教學的內涵更加豐富,師生教學互動更為融洽。因此,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最后,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好奇”是每個人的天性,學生也不例外。機械記憶(對某些知識是必需的),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枯燥感”,學習缺乏激情。課堂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驚奇感,要引發(fā)學生的驚訝聲。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當然這主要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挖掘教學內容并巧妙設置情景。
綜上所述,將“三聲”帶入課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習態(tài)度由從前的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映鰮。與此同時,也為一堂高效率的授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行政與公共管理系:王俊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