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驗證傳承下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固有的文化內(nèi)涵,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身心發(fā)展、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等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因此,對于《中庸》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認為其中就包括“中庸”思想的許多合理成分,比如做人要講誠信,要仁愛,不偏不倚,做事要有尺度,不走極端,要恰到好處等等。意識到這些,對今天認識和觀察世界,處理人際關系中的諸多問題仍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我從兩個方面來說下自己學習《中庸》的心得:
第一, 在工作上
我從《中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可以使我終身受用不盡。關于“中庸”二字,“中”我理解的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中庸”就是要勸人們在思想上不偏不倚,在行為上要不走極端,無不及亦無過之。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孔子認為,有道德的君子能夠做到中庸,小人卻違背中庸。君子之所以能達到中庸的境界,是因為他的言行時時刻刻都適中。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他做事肆無忌憚。行中庸之道,其實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做事要有分寸、有尺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就好比琴弦,拉得太松,就不成曲調(diào);拉得太緊,就容易繃斷;只有松緊度恰到好處,才能發(fā)出美妙的聲音,人生亦如是,工作亦如此。
我認為在處理事情時一定要有個度,過與不及都不可取,這也是中庸的處事哲學。其實道理很簡單,大部分人都懂得,但如何把握這個度的學問是很大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與人相處,與領導同事相處等等。那么,在實際工作中,藝術設計學院常會接到學院領導分配的各項任務以及配合其他各部門相應的工作。任務下來后,我往往會經(jīng)過一番思考,將整個工作內(nèi)容了解清楚,分解開,使得我們部門15位老師都積極參與,分配工作盡量做到恰到好處,不偏不倚,公平公正。這里就體現(xiàn)出度在工作上的運用,所以和老師們工作這么多年,每一項任務都完成得很成功。這里需要感謝我們藝術設計學院所有老師對我工作上的支持與幫助。
作為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對真、善、美的渴求,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到最高發(fā)展。那么,我們只有從完善自身做起,拿出一顆真誠的心,不為私利,與學生互相尊重,真誠相待;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多一些心與心的交流,創(chuàng)造出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享受學習的美與快樂,同時,教師還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好榜樣,無愧于教師這個職業(yè)。
第二, 在家庭上
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對于我個人而言,是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我們學習《中庸》,就是為了汲取先賢們的知慧和經(jīng)驗。父母教育子女,子女贍養(yǎng)父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中庸,它蘊含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借鑒和學習,認真總結和學習這些經(jīng)驗對于當前改善家庭教育、構建和諧家庭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和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在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當與家庭人員發(fā)生矛盾時應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開誠布公地交談,提出問題,求同存異、互相接納,最終解決問題。與家人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快樂的生活,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做的事情。
我所理解的這些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以后我會繼續(xù)學習傳統(tǒng)文化,用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來完善自己的德性和心境,來開啟我的智慧,進而過上智慧人生。
藝術設計學院 楊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