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院提倡以文教化立德樹人的辦學宗旨,并且在教職員工當中經常開展各類形式的業(yè)務培訓和素質培養(yǎng),尤其是近幾個學期以來在學院和部門的領導和組織下學習《大學》、《中庸》等經典國學著作,通過參加統(tǒng)一的學習和平時的自學,對我啟發(fā)很大,感受很深刻。
在學院組織的學習國學教育之前我也接觸過,但是因為沒有重視所以基本上沒有什么認識。然而,通過兩學期的《大學》、《中庸》等的學習,使得我自己的認識也有了新的轉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傳統(tǒng)是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結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而是活著的生命,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代代相傳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待人處事方法等等,都是值得我們后人學習和借鑒的。因此,我們要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真正的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本職工作中。
通過對《中庸》的學習和拜讀后我個人認為:“中”意為不偏不倚,過猶不及;“庸”意為平常,平庸。“中”是圓,“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種最恰當、合理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方與圓的完美結合與運用。中庸帶給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過也無不及,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這就是“和”。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對過失,不過分埋怨別人,也不過分自責;面對榮譽,不過分張揚,也不過分低調;面對困難,不過分躊躇,也不過分淡定。萬事適中,達到“和諧”的境界,這樣天地萬物會各安其位,正常運行。這是一種大智慧!吨杏埂返纳願W讓我無法完全置身于內。我想,如果此生無法精通《中庸》將是我最大的遺憾。萬物持中,這是做人的原則與處世的藝術。無論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變應萬變,這將是一生的財富。再加上我院“以文教化、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以及帶領教工隊伍在工作的同時幫助和關心,讓我深深領悟了古人的偉大精神和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的精髓所在。是我堅信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人文情懷和精神支柱的學院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會隨著學院的發(fā)展壯大個人也在不斷的成熟。
通過學習《中庸》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好多瑰寶,同時,我堅信我們每一個同事和我一樣都有這樣的認識,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通過了解傳統(tǒng)文化學習歷史上的國學經典都會明白中華民族就應該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作為中華兒女我們驕傲我們自豪,同時,我們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我們以后更應該認真學習傳統(tǒng)文化,認識經典國學,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更大的成績?yōu)閷W院的發(fā)展為學生的教學作出更大的成績。
實驗實訓中心三部
成少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