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對中國教育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鬃拥慕逃枷氩┐缶,尤其是他的教師觀,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對于我們當代的學校教育和教師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下面將通過四方面淺談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認為教師的道德行為和作風正派,就是不發(fā)命令,學生也會執(zhí)行;如果教師的道德行為和作風不正派,就是發(fā)命令,學生也不聽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自身不端正,人怎么能端正別人呢?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
孔子不僅是以身作則的提出者,而且也是這一原則的實踐者。教師要以身作則,就要言傳身教,把“有言之教”和“無言之教”結合起來,“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認為,一個聰明、合格的教師既不錯過人才,也不浪費言語,采用“有言之教”與“無言之教”兩種方式。該用語言講的用語言講,不用語言講的用行為使其模仿。道德往往是無言的力量,所以孔子講:“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言教”在于說理,以提高學生的認識,“不言教”在于示范,實際指導學生的行動。在處理二者關系方面,孔子強調的是身教,教師要以自己合乎規(guī)范的道德行為給學生做出榜樣,教師提倡要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不讓學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教師所說和所做的一致,證明所說的是正確的,所做的是合理的。這樣,教師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教師的榜樣才能發(fā)揮作用。
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是說教師自己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對學生要勤奮教導,不知疲倦。孔子還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去爾已矣。”如果說到圣與仁,我不敢當,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總不知疲倦。
三、愛護學生,無私無隱
愛護學生、關心學生是一個教師成功必須具備的條件,也是師德的重要內容?鬃诱f:“仁者愛人”“智者知人”。意思是,仁者愛護人,關心人,把人當人對待,智者善于了解人,識別人?鬃訍圩o學生、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品德學業(yè)的增進和他們的生活與健康狀況。孔子說:“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愛護他,能夠不叫他勤勞嗎?忠于他,能夠不教誨他嗎?又說:“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你們以為我會隱瞞什么嗎?我對你們是沒有任何隱瞞的,我沒有什么不告訴你們的,這就是我孔丘的為人。說明孔子對學生為學與為人毫無保留,做到了“無隱無私”。
就《論語》上記載的材料看來,一方面表現出孔子對弟子們的關懷愛護,另一方面表現出弟子們對老師的敬愛尊重,形成了一種嚴肅認真而又親切自然的師生關系--尊師愛生的關系,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熱愛教育,忠于學生,對教育事業(yè)表現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對青少年一代表現出滿腔的熱情和關懷,這是教師應具備的情感意志品質,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
四、講究教法,循循善誘
孔子認為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善于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等,正如顏淵所贊嘆的“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老師善于有步驟地誘導學生,用各種文獻來豐富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又用一定的規(guī)矩制度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使學生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這說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像一塊磁性很強的吸鐵石,把學生緊緊吸在自己的周圍,彌漫著一種強力磁場,導發(fā)出誘人的魅力。由此可見,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技巧,講究教學原則方法,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心理品質,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
作為一個真誠的教育家,孔子一生抱著追求真理和培育人才的愿望,在自由講學的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的教育思想和經驗,是中國教育史上的寶貴遺產,對當代的師德建設和教育改革也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和啟發(f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