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中國近代以來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亦為杰出的語言大師。其在延安整風時期的文章《反對黨八股》中,講到“黨八股”在語言方面的表現時說:“我們很多人沒有學好語言,所以我們在寫文章做演說時沒有幾句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只有死板板的幾條筋,像癟三一樣,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于此同時他指出:“現在中黨八股毒太深的人,對于民間的、外國的、古人的語言中有用的東西,不肯下苦功去學,因此,群眾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蹩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故而,其慣常倡導寫作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講話,惟其如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讓黨的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這使我聯想到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意義。教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載體,亦是課堂教學中連接學生和教師的橋梁,更是教師教育教學思想的本真呈現。我接觸到的優(yōu)秀前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善于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展開教學活動,以此拉近師生距離,進而促進師生成為探求知識、真理的同路人,自覺踐行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的語言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勾起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傊,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藝術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