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認為藝術品應該具有意蘊,他指出“意蘊總是比直接顯現(xiàn)的形象更為深遠的一種東西。”如果用形和神的關系來探討藝術,那么可以將藝術語言和藝術的題材理解為構成了藝術的形,而藝術的意蘊則構成了藝術的神韻。
對于中國影視來說,其不同于別國影視的地方在于我們受中國傳統(tǒng)美學追求影響而形成的視聽語言體系,在于我們豐富而獨特的本土題材,更重要的是在于中國影視中所展示出的神韻和意境。在當代影視創(chuàng)作中融入中華傳統(tǒng)藝術之精神,對于在全球文化趨同化背景下發(fā)展的中國影視來說意義重大。
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意蘊層多以意境的形式表現(xiàn),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中的重要范疇,這一范疇的出現(xiàn)源自我國道家思想,并在后期由魏晉玄學和禪宗思想進一步推進,最終成為聚集中國傳統(tǒng)思想理念及審美意識于一身的美學范疇。葉朗認為,“所謂‘意境’,就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即所謂‘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
意境的范疇涉及到情景交融。雖說影視不似詩歌長于抒情,也不似繪畫長于畫景,但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其同時兼具敘事藝術、空間藝術、表情藝術的特性,這使得影視能夠全方位綜合性營造情景融合的意境。“情景交融”中的“情”來自于影視的敘事,影視中情的表達一方面來自于劇中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來自于敘事者(導演)的傳達,由于影視逼真的聲畫特性很容易能夠刺激觀眾將自我“代入”劇中人物,體會相應情感,此外,影視的視聽語法也能有效將觀眾的視線“縫合”于敘事者的講述中,通過抒情蒙太奇、空鏡頭、視點鏡頭、畫外音等手段,能有效讓觀眾沉浸于故事的發(fā)展中,體認敘述者傳達的情感。“情景交融”中的“景”的呈現(xiàn)有賴于影視的空間藝術特性,不同于詩歌、戲曲中對景物的虛擬化呈現(xiàn),也不同于繪畫中對景物的寫意化呈現(xiàn),影視的光學特性使其能夠逼真再現(xiàn)景物的形象、線條、色彩、光線及氛圍,再通過構圖、角度、景深等視聽語言手段使景在真實性的基礎上增加藝術性。不論是《小城之春》中廢墟老宅、《臥虎藏龍》中的竹海、瀑布,還是《影》中的水中孤舟與宮中垂幔,這些景物都因為劇中的情而染上了特定的色彩,也因為這些特定的景物空間,使得影片的敘事抒情也傳達得格外意蘊悠遠。在特定的影視空間中上演著的人生情境,使得情和景交相呼應,形成了如克萊夫·貝爾所說的“有意味的形式”。
另外,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的詩歌與繪畫的單一形式,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因其具備聲音手段,如音樂烘托、聲畫關系等,使得在“情景交融”的營造中,能夠將景物和情感的銜接更加的牢固且自然,以聲、畫、情三者的融合為觀眾打造一個視聽逼真、涵韻豐富的意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