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松下說過:“親戚是上帝賜予的,朋友是自己找的。”我很欣賞這句話,因為它還告訴我們:親情是與生俱來的,而友情是靠后天得來的。我們一出生便有了父母親戚,但我們沒有朋友;當我們快走完生命歷程時,我們又將發(fā)現(xiàn):父母不在了,朋友正圍在我們身旁。那是不是可以說友情比親情陪伴我們更長呢?我看是這樣的。
也許是偶爾塞到手中的糖果,也許是共享的一個玩具,兒時的我們已在開始尋找朋友、建立友情了。于是我們手拉手向前走,一起做游戲,一起玩老鷹抓小雞,哪怕是打打架也會使我們的友情加深。不要小看這兒時的友情,因為它會在你頭腦中留下永恒的記憶。
等我們較大了,我們會有選擇地交朋友。但友情是沒有選擇性的,那時我們會為書中的一段文字感嘆不已,我們會為電視中某個情節(jié)評論不停,我們也會一起注視那班上最漂亮的女生,看她的一顰一笑,偷偷議論她會選擇我們中的哪一個?總之,這時我們已不再尋找玩耍時的伙伴而是要找一個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親情的偉大在于它給我們無限的愛,而友情給我們的卻是無限的溝通,尤其在那叛逆的年代。當我們因一時沖動要離家出走時,卻不知不覺走到朋友那里,于是在一盞溫暖的燈光下我們傾訴著心聲。父母永不明白為什么一夜之間我們會奇裝異服,哼著誰也聽不懂的歌曲,但友情使我們站在了一起面對八方的不理解。
任何純潔的物質(zhì)都要面臨被污染的威脅,友情也一樣。等我們完全成為一個社會人時,我們還會記得當年玩耍時的伙伴嗎?還記得那位在我們需要時就能站出來的兄弟嗎?那時我們感嘆交流的困難與虛偽,哀傷純真年代的逝去。周國平說過:“心靈溝通是一種奢侈。”這也許是最好的寫照。但人總是要溝通的,哪怕對象是一個人,人生有一知已足矣!只要有人能為你分擔一份憂愁,有一雙耳朵聆聽你的訴說,那么你的人生就不孤單!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是看見車輒里兩條垂死的魚互相幫助時發(fā)生的感嘆。“這樣垂死的掙扎還不如在江河湖泊里不要見面的好”。莊子是看到人心里去了,是痛苦讓他選擇冷漠。但“永不見面”就真好嗎?只能是永遠的孤單,哪怕“相濡以沫”是痛苦無奈的起碼也真真正正活了一次,這瞬間的友情我們也要爭取,我們不能冷漠。友情是會溫暖人心的,在困難面前會使我們感到我們并不是一個人面對它。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jīng)是如此描寫有情人白頭到老的,我卻愿用它贊譽友情的地久天長。愿我們拉住朋友的手,與他們一起共同面對生活直到白發(fā)蒼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