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細細的一根線,承載了多少情與愁,又承載了多少眼淚與希冀。那是日日夜夜積淀起來的感情,那是千百年不變的情愫,那是比萬重山還要沉重的東西……這里面既包含了母親對孩子的不舍與牽掛,也有孩子對母親的真摯承諾。
離別的車站早已沒有了往年的淚雨滂沱,人聲鼎沸的場面下,是一張張急匆匆的面孔。他們或回首,或駐足,那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臉和倉促的步伐掩飾不了內(nèi)心的疲憊。在這兒,曾經(jīng)也有我與母親、父親的身影。我與母親作別,往往只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已足矣。在安置好我的行李后,她便默默的下車去了。她駐足窗口前,用一貫溫柔的眼神望著我,再習(xí)慣性的為我整好衣領(lǐng)……每次只要一聽見那句“女兒,去了要好好照顧自己!”,我的眼淚就不由自主的流滿面頰。不知怎地,每次總避免不了這樣的情形發(fā)生。每當(dāng)這時,母親臉上的表情就很凝重。我知道,我的淚水使她放不下對我的擔(dān)心,亦同我即將開始的對母親的思念。
送別的過程是短暫且痛苦的,在一次次經(jīng)歷之后,我總算體會到了這句話。不管自己有多年長,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個孩子。歸校后的幾次電話總是在戀戀不舍中掛斷,母親那慈愛又溫暖的聲音總是縈繞在耳邊,久久散之不去。電話這頭有我對母親的呢喃低語,電話那頭有母親的噓寒問暖,有不盡的依依關(guān)懷。
月亮穿過午夜寂靜的冷風(fēng),在墻壁上、地板上和床上傾瀉如銀。躺在床上,望著那顆若隱若現(xiàn)的小星星,我再次陷入了遐想,不知遠在家鄉(xiāng)的母親是否如我思念她一樣思念著在外求學(xué)的女兒,不知她在家鄉(xiāng)是否安好,這一切的一切都伴隨著那顆星的光芒揮之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