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學校組織師生去烈士陵園去掃墓。我的心情可能與其他人不同,因為我爺爺就沉眠在這片莊嚴肅穆的陵園里。 記得我上初二的時候,也是清明節(jié),我和同學們一起去陵園掃墓,在樹木叢生的陵園南面,在一排排的墓碑里,我找到了我爺爺?shù)拿忠灰唤拐裆健?947年,我的爺爺在淮海戰(zhàn)役的山東戰(zhàn)場,應該在高唐縣英勇犧牲。 爺爺犧牲時,連尸骨也沒有留下。解放后,我的父親曾經(jīng)到高唐尋找親人的遺跡,希望能帶回爺爺?shù)墓腔遥Y(jié)果徒手而歸,令人失望。在清河縣志發(fā)現(xiàn)爺爺?shù)拿,是我參加工作以后若干年以后才有的事,只有短短一行字,記錄了他的生辰和犧牲的年份、籍貫,是一位排長。我小時候,每到春節(jié),上邊總發(fā)一張一尺多長、半尺多寬的黃色卡片,上面除了國徽、彩旗,還有"光榮之家"四個紅字。奶奶一個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生活清苦又勞累,全憑娘家人幾個舅爺爺接濟和照顧,其中一個叫老道的舅爺爺做麻豆腐,每隔一段時間,就用手巾包幾個豆腐渣團子送來。我的父親十四歲就只身到了峰峰煤礦,在暗無天日的井下挖煤,一干就是三十三年,失去父親的痛苦和難處只有他自己知道。聽說,有一個壞鄰居因為隊上分菜欺負奶奶和叔叔,我父親連夜從礦上趕回老家,拿著斧頭找那個壞鄰居拼命。革命烈士很光榮,可他的家卻很狼狽。 奶奶去世的時候,家里人拿出爺爺唯一的照片放進棺材里,照片上的爺爺中等身材,穿著黑布棉袍,中分頭,四方臉,格外精神、帥氣。我年紀小,也沒有阻止的想法和行動,最后只能看著爺爺唯一留在世上的紀念埋進土里。 我在陵園的東邊,來回走了四五遭,也沒有發(fā)現(xiàn)爺爺?shù)拿郑蚁,陵園一搬遷,或許把墳墓遷到老家的烈士,可能政府就不設置墓碑了罷。 我最后一個在墓碑群里走出來,迎面一個同事,于是并肩而行,他說:這些烈士們不錯,每年這么人來看他們……我沒有搭話,或許說一句話,我的眼淚就會掉下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