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中國動畫充滿童趣、動物故事、神仙傳說。以倫理型神話主題為路徑,人物造型設(shè)計頗具民族特色,故事情節(jié)設(shè)計程式化。這些特點可謂是“十七年”中國動畫敘事策略的最顯著特點。在動畫片中將無形化為有形,將幻想的世界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十七年”時期的動畫作品不僅具有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還擁有與之匹配的想象力。
“十七年”時期中國動畫所表現(xiàn)的主題幾乎都脫離不了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在此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者對敘事的故事進行了精心的編排和改造,使之產(chǎn)生了活靈活現(xiàn)的動畫形象和經(jīng)典的動畫故事。在這些豐富的動畫作品中有一些作品的主題是非常鮮明的。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以政治為社會思潮的主導,表現(xiàn)其他的主題就必須要隱晦一些。像《孔雀公主》中孔雀國七公主喃麻諾娜和勛板扎國的王子召樹屯不畏艱難追求愛情的勇氣令人嘆服;《一幅幢錦》中的壯族小伙子勒若以自己的勇敢贏得了七仙女的芳心;《金色的海螺》中年輕人與海螺姑娘的曲折的愛情扣人心弦。這樣浪漫純碎、大膽直白的愛情表露在“十七年”期間在其他形式的藝術(shù)作品中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愛情主題自由的釋放也就只有動畫才能完美的詮釋,至少在那個年代。“十七年”動畫的另一個特點是將愛情主題蘊藏在民間故事傳說中,民間傳說實際上是人的潛意識的反映,是人的意識在漫長的時間流中逐漸匯聚而成的。大凡成熟的、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故事的形成往往是幾代、幾十代、甚至上百代人參與鉤織的結(jié)果。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牛郎出于對織女的情愛而藏其仙衣,娶其為妻,正反映了人的本能;牛郎織女婚后生有一兒一女,完美地反映了人類的自體生存本能。如《天仙配》中,七仙女愛上董永,下凡與其配婚,放映了人的愛戀本能;《梁山伯與祝英臺》雙雙以身殉情,是愛情堅貞的反映。
除此之外,“十七年”中國動畫大部分也表現(xiàn)著童趣幽默。如1958年的《過猴山》,影片取材于中間民間喜聞樂見的版畫《侯搶草帽》。影片中猴子夸張的表情和動作傳情達意,生動詼諧,幽默風趣。片中蘊含著強烈的幽默色彩和童真,對于細節(jié)的處理也恰到好處,小猴驚恐的眼神和老頭驚奇的眼神對比,在頃刻間就產(chǎn)生了有趣的喜劇效果。
當然除上述之外,“十七年”動畫表現(xiàn)的主題是多樣化的。在創(chuàng)作上,思維非;钴S,題材廣泛,有動物,有兒童,還有纏綿的愛情故事等。與迪斯尼動畫作品相比,他們是以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為題材,以動畫為特有的表現(xiàn)形式,動物多采用擬人化的處理,因此獲得了兒童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