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貽琦,號月涵,1889年生,天津市人,我國現(xiàn)代建樹最豐的教育家之一。這可能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對梅貽琦的基本認識了。梅老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國的教育事業(yè)。他在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提出了許多在今天中國的高等教育依然發(fā)揮作用的重要思想。
現(xiàn)在中國的高等教育課程設置基本趨于標準化,大學的低年級主要開設通識課程和公共基礎課程,高年級主要開設專業(yè)課程。這種課程設置的第一人,應該要追溯到梅貽琦老先生這里了。梅貽琦在大學課程的設置思想上和蔡元培是有不同的見解的。蔡元培在北大當校長時,北大的課程設置主要依據(jù)學生所讀的專業(yè),所以,一直以來北大都是以文科見長。梅貽琦在清華當校長期間,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大學教育的通才教育之先河。以清華大學歷史系一年級學生學習的課程為例,學校除開設斷代史、國別史、專門史等課程之外,還給學生增開國文、英文以及自然科學和數(shù)學等課程。這樣的課程設置在當時的學校教育是極為寬廣的,而且這比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制度還要早十幾年。
梅貽琦這種先進的教育思想,對今天中國的高等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今天的中國高校,對學生的教育一方面重視學業(yè)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重視學生人格的健全和能力的提升。
如今的很多大學要求學生學習國學課程。我們學院就倡導同學們要學習《大學》中提出的明德、修身、齊家、治國等思想。梅貽琦在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就提出應該把各種知識結構的訓練學習看作是大學生“新民”之術,進而他還提出了“明德”、“修己”。他認為,“修己”就是要修養(yǎng)一個人的整個人格,不是他人格的片段。成才先成人,一個人的人格修養(yǎng)是通才的基礎。
梅貽琦一生兩袖清風,出淤泥而不染。如此清廉的教育家,實為“萬世師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