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連指演員在深刻理解體驗作品內容的基礎上,為表情達意需要所作的聲音的中斷和延續(xù)。這意味著,朗讀是根據文章內容、情感表達、語氣轉換來確定的,并非僅依據標點符號。如何在朗讀中達到“形散神聚”的藝術境界?在教學過程中,我選取散文《春》作為案例,引導學生深入領會停連的節(jié)奏與韻律。首先,我要求學生用停頓“/ ”、挫頓“∧”、連接“⌒”等符號標注,以劃分語句的節(jié)奏和停連點。其次,在我的示范和講解中,讓學生理解停連在舞臺語言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影響整個表演的節(jié)奏和情感表達。
從生理需求的層面看:“/ ”是較短時間的停頓,可作為換氣的標志;“∧”是比停頓時間稍短,不換氣,通常用在句中沒有標點之處;“⌒”只用于有標點符號的地方,表示縮短停頓時間,連起來讀。除了生理換氣的需求外,停連更是語言節(jié)奏與情感流動的載體:“/”代表停頓,提醒學生在適當的地方中斷聲音,給予聽眾思考的時間;“∧”則代表強調后的短暫停留,可以突出關鍵詞匯或情感轉折,增強語言的力度;“⌒”則象征聲音的延續(xù),引導學生在朗讀中保持語言的連貫性和情感的綿延。通過標注這些符號,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停連在朗讀中的運用,從而逐步掌握這一技巧。

以散文《春》片段為例,其中:“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的“偷偷地”后使用“∧”突顯動態(tài)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兩詞中使用“⌒”,語調要輕柔,展現出小草的嬌嫩與生機;“園子里,田野里”同樣用“⌒”連接,語氣連貫,引導聽眾的視線從園子延展至田野,感受春日的生機盎然;“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在“一大片一大片”后使用“∧”,稍作停頓,強調春草的繁茂與無處不在;“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一系列動作間用“⌒”連接表示語義遞進,展現出人們在春日里的歡愉與自在;“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在“風”與“草”后分別使用“∧”,強調春風的輕柔與春草的柔軟。
在練習過程中,我對同學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氣息控制,實現富有表現力的停連處理,同時精準傳達《春》的意境與情感,力求表達自然流暢且充滿感染力。具體而言,要求學生不僅要準確標注停連符號,還要通過調整呼吸節(jié)奏和力度,細膩地傳達文中的意境與情感。正如張頌教授所言,停連應以“傳情達意”為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