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的語法和詞匯讓學生對英語生出了很多恐懼,而英語雙關語則給英語教學平添了許多趣味。所謂雙關,指的是在特定的語境中用一種語言形式表達出雙重意義,其中包含諧音、語義、語法和成語或俗語等層面引起的雙關。
一、諧音雙關
諧音雙關是由發(fā)音相同或相近,且拼寫相同或相似的詞構成的雙關。
Example one:I was arrested at the airport. Just because I was greeting my cousin Jack! All that I said was “Hi, Jack”, but very loud.
此例說的是有個人在機場被拘捕,僅僅因為他大聲地跟他的表弟打了個招呼。大家聽了一定一頭霧水,原來是他的招呼語“Hi, Jack”跟“打劫”(hijack)同音,而且形式相同。
Example two: Every morning, we all have to sit at our desk and when the teacher calls our names, we have to answer “prisoner”!
老師點名時,學生本應該回答的是“present(到)”,而叛逆頑皮的學生利用“prisoner(囚徒)”與“present”的相近的讀音,表達了對校園生活的不滿。
二、語義雙關
語義雙關是在特定語境中由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構成的雙關。
Example three::Teacher: Order, oder!
Students: Beer, beer!
此例是老師走進喧嘩的教室,厲聲喝道:“Order, oder” (安靜,安靜)。學生直接應道:“ Beer, beer”(啤酒,啤酒)。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order”一詞是個多義詞,經(jīng)常被法官用在法庭上維持秩序“肅靜,肅靜”。而調(diào)皮的學生故意把此詞解讀為該詞的另外一個意思“點菜,點菜”,所以才直應“要啤酒,要啤酒”。
三、語法雙關
省略結構、詞語或詞組具有兩種以上語法功能等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雙關被稱為語法雙關。
Example four: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沒有什么能像可樂那樣令你神清氣爽了。”“唯有可樂可以讓你神清氣爽。”可樂公司利用“can”的雙關來宣傳自己的飲料,可謂發(fā)人深省,讓人印象深刻。第一層意思中,“can”被用作情態(tài)動詞“能夠”;而第二層意思里,“can”被用作名詞,“一罐;聽”。
四、成語或俗語雙關
此類雙關是借用原有的成語或俗語文化知識為基礎,以獨特的語言形式形成雙關。
Example five: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此例看似在借用前半句這個習語,造一個排比的后半句,而事實上,“時光像劍一樣飛逝,水果像香蕉一樣飛逝。”這樣解讀似乎不合邏輯。所以仔細分析,才會發(fā)現(xiàn),后半句中的“flies(蠅)”是個名詞,不是前半句中的“flies(飛)”;真正的謂語動詞是like(喜歡),不是前半句的like(像),所以,應該解釋為“光陰似箭,果蠅喜歡吃香蕉。”才合理。
當然,作為一種修辭手法,雙關遠不止存在于以上四類中,在句法、詞匯等各個語言層面都廣泛存在,望同學們在日后的學習中繼續(xù)探索挖掘。
外語系:韓春榮 |